包羅萬象的佛學
第三章 蓮生活佛講佛學總說
第八節 “七菩提分”是指什麼?

8.1  何謂七菩提分

七菩提分又名七覺支、七覺意、七覺分,是七種開發智慧有助於悟道的修行項目,乃三十七道品中第六品之行法。七菩提分,分別是擇法覺支、念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七菩提分,就是七種,我們稱為覺支,也就是如一根柱子一樣。覺,是一種領會,領會支持的支柱,叫覺支。在佛法裡面,七覺支七菩提分講的是領會很大的七種智慧。

 

《阿彌陀經》有提到,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也是在做七菩提分的工作,那裡的七寶行樹,迦陵頻伽,共命之鳥等,都會幫助大家去體會七菩提分。

 

8.1.1  擇法覺支

擇法覺支是以智慧去辨識法的真實、善惡,對每一件事情都能觀照出其正、邪、真、偽,選擇合適的修行方法。

 

擇法覺支中的法,是指究竟真實法或虛妄法,善法或惡法。善與惡,又分為世間及出世間兩種。世間的善法是五戒十善,惡法是指五逆十惡;出世間的善法是一切有助解脫的方法,如三十七助道品;惡法則會助長貪嗔癡疑慢諸煩惱心。我們修行佛法,就是要選擇究竟真實法,斷惡修善,一門深入。

 

佛學如同瀚海,人的生命卻有限,即便投入一生的生命,也沒有辦法把佛學通通學會,因此選擇直接了當、合適自己修學的法門是必需的。學佛者應依據釋迦牟尼佛所開示的觀念和方法,作為基本原則,以智慧去觀照,用理智去分辨,皈依真正的大善知識,選擇真實法而不是虛偽法,要選擇成佛的法門,而不是人天果報法門,要選擇見性的法門,然後一心一意朝著目標進發。擇法的能力來自智慧及福德善根,若是缺乏了擇法的能力,不肯定修持的方法和觀念是正確或錯誤,修行路上便會產生更多煩惱和障礙,難以離苦得樂。

 

8.1.2  念覺支

念覺支就是止觀。把散亂的心念集中,變成一念,把翻起千千浪的心海回復平靜無波,心不昏沈、不掉舉,專注於憶念四念住: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蓮生活佛舉出“四念住經”,又名“大念處經”第一卷中的兩段白話要義:“比丘們,對於凡夫只有一條路可以導致清淨,克服憂傷哀傷、袪除苦楚悲痛,得到正當行為的準則、體證涅槃。這條路就是四念住。”

 

蓮生活佛引述佛陀說:“精進明察,身體、感受、念頭、法住,念念分明,淫慾、悲痛必會消失。”這也就是定慧雙修、等持。依持“慧”及依持“定”,可消除自己的習性,使意念完全清淨,雖念而不住於念。這就是《心經》所說的,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六祖壇經》云:“不思善、不思惡”,這個就是無念;蓮生活佛的《真佛經》也是“以無念為正覺佛寶”。無念並不是完全沒有念頭,而是自心不被任何念頭影響,永遠保持光明澄澈,是最高的一種定。要達到最高的正定,要先從方便、從善念開始。先以善念對治惡念,待惡念沒有了,完全只起善念,最後連善念也不執著,歸於無念。正念在三十七道品中佔有很重要的份量。佛法必須在生活中實踐,修行者每分每刻都要保持正念,由於覺知一切皆是因緣和合所生,因而隨順當下所顯現的一切現象,心無有執取,也不生喜惡,只要能在每一個當下用功,讓正念相續,慢慢地行者的定力、慧力也會隨之增長。

 

8.1.3  精進覺支

精進覺支就是選擇了真實的正法,專心不懈,不間斷地去修持。這裡的關鍵是要肯定擇法正確,皈依正確,心態正確,才能開始精進修行,否則任何精進都只變成徒勞無功,甚至會走火入魔。學佛者要明暸基本佛學中的“四聖諦”是真理,是兩重因果的關係:集是因,苦是果;道是因,滅是果。同時也需了解“十二因緣”是因緣果,牽引著輪迴的流轉。行者若能清楚明白因果及因緣的道理,就能夠廣開智慧,邁向成就之道。

 

精進可體現於四正勤:努力增長已在修行的善法;啟修尚未修的善法;斷除未斷的不善法;不讓尚未發生的不善法生起。以此方式持續不斷地修行,就是精進覺支。另有古德云:“一念不生,是真精進。”

  

不要誤以為精進就是不眠不休,不吃不喝地修行。事實上這樣子的修行並不符合佛陀的教法,不是正確的精進。正確的精進修行是中道,從飲食、身心、呼吸、睡眠中調適平衡,對一切事情不緩不急,恆持有毅力地不斷修持,就是正確的精進。

 

8.1.4  喜覺支

喜覺支就是從佛法的學習修持中得到法喜、法味,心生歡喜,無有顛倒地繼續精進。這是因為精進修行之後,會產生喜悅的心。由於懂得佛法的觀念和方法,行者可以調整心態,使自己不掉入世間八法(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各種陷阱中產生煩惱,自然而然會產生法喜及禪悅的效果。

 

喜覺支在密教是非常明顯的。在壇城裡修法,會得到堅固,有法流灌頂的感覺。當被法流灌頂的時候,人會變得非常輕鬆,全身的氣一直在迴圈,運轉之中會產生非常舒適的感覺,這就是喜覺支,就是法味。此外,密教裡面所謂的四喜,也就是法味,當行者的菩提心月液,道家稱“天庭水”往下降,通過全身氣脈的時候,會產生的一種快樂,那就是法味,所以四喜也可以說是法味。

 

一般的禪宗,也有這種法味從一問一答中產生。像五祖弘忍問六祖:“你從哪裡來?”“我從嶺南來。”“嶺南豈會有知識很高的,可以成佛的這種人才呢?”“人有南北分,佛性沒有南北之分。”這一問一答之間有法味,有悟性;禪師就是從這當中得到法喜,得到領悟跟開悟的。

 

8.1.5  輕安覺支

輕安是指禪定時身體感到很輕、很安穩的覺受。蓮生活佛對禪定層次中的“二禪”,提到了輕安是其中的覺受之一:“二禪已無八觸十功德,深信勝實之功德,有喜、有樂、輕安、一心。”。

 

輕安在密教中稱為“樂”,密教行者可由修煉無漏而自然產生“樂”。修氣、修拙火,身體會有很輕的覺受,心定下來,產生了一種輕安。

 

輕安最主要就是因為斷除了煩惱,唯有斷除煩惱的人才能得到身心輕安。假如心上有事,就會感覺到非常的沉重。心假如沒有煩惱、沒有事,就會感覺到非常輕鬆、快樂。所以輕安覺支就是指學佛的人會心清意朗;心跟水一樣很清澈,思路很通暢,意念很開朗,而不是心情很鬱悶,心結打不開。

 

8.1.6  定覺支

定覺支就是一心不亂。

 

學佛者從知見的導正、智慧的開啟,轉變了對事物原有的態度,扭轉從前對世間的顛倒見解,往後便不會隨波逐流,被外境所迷惑了。使心住於一境,而不散亂,這就是定慧均等的功夫。

 

定覺支使心能定,使心如如不動。因為不動,就不會生起愛恨喜惡,不會生起任何煩惱,終究解脫。

 

不管是學顯或學密,定是第一重要。禪定功深可以成佛,不習定,就等於沒有學佛。因為沒有定,是不能產生力量;沒有定,是不能通達真理的智慧;沒有定,不會得到法味。

 

顯密修定的方法各有不同,顯教用六妙門:數息、隨息、止、觀、還門及淨門;密教則用止觀,利用種種不同的觀思去修定。不管是哪種方法,修定就是要止妄念,斷煩惱,最終得以明心見性。

 

8.1.7  捨覺支 

《法蘊足論》卷八十九,解釋了捨覺支︰“得定覺支,脩令圓滿。彼由心定能滅貪憂,住增上捨,爾時便起捨覺支。”在此說明了由定覺支能滅貪憂,住心平等、心正直、心無警覺寂靜住性的增上捨,叫作捨覺支。

 

世間上最難的一件事情就是捨,不僅情愛難捨,金錢也難捨,還有很多過去的恨事、遺憾的事,也不能捨。所以捨的功夫就是一種覺支,學佛者必須要能夠捨才能夠得成就。釋迦牟尼佛能夠得成就,也是因為祂能捨。祂把王位、妻子、兒子、財產通通捨掉,把一切的外緣捨掉,把名、利、地位完全看破捨掉,所以能得大成就。這個就是捨覺支。

 

《金剛經》云:“我所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也就是說,佛法像一條船一樣,只要到達了彼岸,就可以把船捨去,這就是捨覺支。“捨”,不是不修行,而是不執著,如禪宗祖師所說:“佛來佛斬,魔來魔斬。”捨無可捨之時,便得涅槃解脫。密宗的大法,讓行者達到“明心見性”的時候,便可明白,佛性是佛性,密法是密法,二者不相同,到了“明心見性”,密法便可以捨去而不用,如此才不會被“密法”所縛。

 

凡是一切的修行,可以說皆名為“方便”,也就是以“妄”破“妄”,以“幻”除“幻”,以幻妄的密法,來得真實的佛性。

 

 

思考題:

1.    你認為七覺支中哪一個覺支最重要

 

  

參考文獻

021七菩提分〉,收入《675佛學總說》,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685&bookmark=c0212019829日)。

 

 032【第三十二講】細說拙火法〉,收入《689 大圓滿九次第法()定中之定》,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031&bookmark=c0322020311日)。

 

032 【第一百八十七講】觀待次第之四喜,觀待處之四喜,觀待所斷之四喜,觀待體性之四喜。〉,收入《704 蓮生活佛講授道果(五)》,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241&bookmark=c0322020311日)。

 

《大念處經》第一卷,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tripitaka.cbeta.org/W05n0048_0012020311日)。

 

盧勝彥〈 024 我解釋四禪〉,收入《261 定中之定》,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315&bookmark=c0242020311日)。

 

盧勝彥〈033 雖念而不住於念〉,收入《188 送你一盞明燈》,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388&bookmark=c0332020311日)。

 

盧勝彥〈036 誰是誰?〉,收入《146 虛空中的孤鳥》,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296&bookmark=c0362020311日)。

 

〈念覺支〉取自: 一行佛學辭典,http://buddhaspace.org/dict/index.php?keyword=念覺支&selecthistory=2020311日)。

 

〈捨覺分〉取自:一行佛學辭典,http://buddhaspace.org/dict/index.php?keyword=捨覺分&selecthistory=2020311日)。

 

〈五根、五力、七菩提分〉,收入《627 九品蓮華生蓮生活佛講阿彌陀佛經》,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65120198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