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音雅樂-1T
第一章 樂理章程 1
第一節 樂理簡介-甚麼是音樂


我們都知道空氣流動會形成(風),那麼(聲音)呢聲音是怎麼形成的

是的,物體的振動就會產生(聲音),有規則又和諧的振動就會產生(樂音),悅耳的聲音,像是鋼琴,小提琴,歌曲等等,不規則又不和諧的音則稱之為(噪音),像是汽車聲,喇叭聲,甚至有人將拿捏不好的鼓聲也列入躁音裡面。

           

那麼甚麼又是音樂音樂是一種聲音結合起來的藝術,把一些旋律性的元素結合,製作成一個曲子,就叫音樂。音樂是國際的共通語言,是人類心中對和諧、節奏感、音色的共識,所以無論是哪一國的音樂,聽了都會讓我們產生共鳴,而跟著旋律上下擺動,音樂同時也反應出了人類的生活和情感,打從有聲音之始,音樂便是最接近人心的一種表達方式,而且極其優美,而相對的比起語言和文字,音樂的感染力及表達力甚至超越語言和文字,因為音樂可以與各種感官連結,如聽覺,視覺等,除了感受聲音外,還能感受律動感,平靜,放鬆等等的涵義。

 

隨著音樂的出現,樂理也就順理成章的跟著產生了,學習音樂一定要懂得樂理嗎

如果不然,又要如何的把一些元素組合起來又是要用什麼樣的方式把一個曲子表達出來樂理按照字面上的解釋,就是音樂的理論,是音樂形成的道理,用科學化、邏輯化的方式去把一首曲子給介紹出來,學習樂理首先要克服的是自己恐懼的心理,以為那是艱難又生澀的東西,相反的,當你學會樂理後,可以看懂作曲者的思想,還可以自己自由的創作,真正的溶入在音樂的世界裡,豈不善哉這也是我們開這堂課的目的,除了我們學會唱用師尊的詩詞所作成的歌曲外,更進一步的進入歌詞的意境,以及作曲者在創作這首歌時的思惟。

 

音樂的發展史在各個地方都已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了,我們現在所沿用的五線譜是源自於西方,所以我們便簡單綜合性的來介紹一下西洋的音樂史:

 

   西方音樂史的起源,要追溯至:  

-       15世紀的文藝復興Renaissance 西元1400-1600)。

-       18世紀中期的巴洛克音樂(西元1600-1750),產生了音樂之父巴哈

-       古典主義音樂(西元1750-1820),代表性的音樂家有海頓莫札特(音樂神童)、貝多芬(樂聖)、舒伯特(歌曲之王)等,奏鳴曲、交響曲、協奏曲就是在這個時期所發展出來的偉大作品,尤其是奏鳴曲式,它演變成了後來樂器作品的應用模式。

-       浪漫主義音樂(西元1813-1914),代表性的人物有舒曼蕭邦等,這時的音樂變的更具表達力和情感化。

-       2021世紀音樂(西元1901-現在),這時的音樂出現了一個革命,在音樂的風格和形式上都帶來了新的自由和廣泛的實驗,挑戰過去時期的音樂規則。

-       總結的說,音樂就是用和諧規則的聲音,將人們生活各方面的點滴以及情感,用藝術化,邏輯化的方式,製作出優美的旋律,扣人心弦,令人感動的曲子。

 

音樂表達的方式有唱名音名簡譜名

唱名就是我們唱歌時的名稱,譬如說: 

Do   Re   Mi  Fa   So   La  Ti

 

音名就是一個音符的代表名字” (以下紅色部分),譬如說:

  ( Do   Re  Mi   Fa   So  La   Ti )

    C     D    E     F    G    A    B

 

另外一個就是簡譜名 (以下綠色部分),譬如說:

( Do   Re   Mi   Fa   So   La  Ti )

    1     2      3     4     5     6     7

  

簡譜目前在正統性和學術性上的地位雖不及五線譜,但是在科學日進千里的當下,數位取代了傳統的認知形式,音樂的製作方式也搬上了電腦,電腦的編曲讓一首歌的感覺更富層次更具體更多元化,也更電子化,意思是說,現在的人可以不會樂理,不會看五線譜而編出一首屬於自己的歌,這是否意味著有一天數位化的簡譜也會將五線譜取而代之,成為正統這個可能性不是沒有的,但在我們尚沉浸於研究樂理的這時,我們看到的不只是音樂的語言,我們更看到了一位作曲者的感情躍然於紙上,這恐怕不是冷冷的數位電子所能取而代之的!

 

在課堂的尾聲,預留了幾分鐘時間,讓大家學習如何讀譜!

 

 

思考題

1.     什麼是音樂

2.     什麼又是樂理

3.     音樂的表達方式有那幾種

 

 

參考文獻

〈音樂:情感的表達與溝通方式〉,取自:中國音樂網,http://www.chnmusic.cn/yybk/2016/1027/3696.html2024125日)。


〈音樂是另一種語言的表達〉,https://vocus.cc/article/61ff48aefd8978000150644020241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