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羅萬象的佛學
第三章 蓮生活佛講佛學總說
第九節 “八正道”是哪些正道?

9.1  什麼是八正道

八正道,又稱八聖道、八支正道、八支聖道,指達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涅槃)的八種方法和途徑,乃三十七道品中的最後道品。《摩訶止觀》云:“能修八正道者。即見佛性名得醍醐。”

 

佛教的八正道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及正定。《巴利大藏經·相應部》(卷45)云:“諸比丘!隨明於有智者則生正見,有正見則生正思惟,有正思惟則生正語,有正語則生正業,有正業則生正命,有正命則生正精進,有正精進則生正念,有正念則生正定。”由此說明,這八個“正”,是八個環節,以“正見”為首,環環相扣,相輔相成,引領學佛者不偏不倚的修行直至成就。

 

八正道亦可歸納作三無漏學“戒”、“定”、“慧”,其中正語、正業、正命是“戒學”;正念、正定、正精進是“定學”;正見、正思惟是“慧學”。

 

9.2  八正道的內容

9.2.1  正見

正見是指正確的見解,也就是學佛行者對因緣果報,對佛法事理,如三法印,四諦法、十二因緣、八正道等都能信受理解。行者不但知四諦法“苦、集、滅、道”的真理,用眼來觀察這世界,知四諦法的真實意,照明金剛三昧,更能依四諦法而修,徹底明白四諦的真理,依教勤修,一切洞然,如此圓通,便是“正見”。

 

八正道以“正見”為首,是引導行者正確修持其他七道的基礎,有如路燈、指南針一樣,有導航的作用。蓮生活佛提示:“我們修行,應該從‘正見’開始,如果偏離了‘正見’,什麼都沒有了。佛陀在世時,最重視‘正見’。當時的外道六師,就是沒有‘正見’,才被佛陀斥責。”

 

在密教,“正見”除了上述外,還有一項至關重要的知見,就是以一個根本上師、一個根本本尊及一個根本護法去修持。切勿貪神通邪術,勿貪奇貪多,勿著幻視幻聽,勿聽信毀謗,猶疑不決。

 

9.2.2  正思惟

正思惟,又名正志、正思、正欲、正分別,是指正確的思惟。由四諦法等正見所引伸的思想都稱為正思惟。《雜阿含經》云:“諸比丘!正思惟者,能令未生邪見不生,已生者令滅,未生正見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廣。”由此可知,四諦法所引導出正確的思考方向,可令行者邁入如理的善思量與善觀察,直直走在智慧累增、正確無誤的修行軌道上。

 

另外,巴利文經藏《大念處經》的譯文中解釋了“正思惟”的另一層涵義:“諸比丘啊!何謂正思?決心離絕欲樂,決心不於任何人心懷怨恨。立志不傷任何生靈,諸比丘啊!這就是正思惟。”這與《瑜珈師地論》所提及的“出離思惟”、“無恚思惟”、“無害思惟”互為映襯,論云:“由此正見增上力故。所起出離無恚無害分別思惟名正思惟。”出離就是遠離貪欲,無恚是滅除嗔怒,無害是斷除殘忍,這些都是依四念處“苦、空、無常、無我”、四聖諦、因果輪迴等正見的助力而引發的正思惟,是修行人應有的見解和心念。

 

學佛者如果沒有具備正確的見解、平穩的心態以及正確的念頭,是無法發展出正確的思惟。蓮生活佛教導,既然明白“正見”,需細細的思維,要攝念起觀,達到妄思全絕,身心兩忘,一切的有漏思維全部消亡,真正的智慧能增長,使之長明而不暗,這就是真正的思維也,這就是“正思維”。

 

9.2.3  正語

正語是正確的、純正清淨的言語,遠離妄語、惡口、兩舌、綺語等等的過患。妄語就是謊話;惡口是粗言穢語;兩舌就是中國人講的“張家短、李家長”,挑撥的話;綺語是花言巧語,令人生邪念的話語。而《成實論》卷第八〈十不善道品〉經文中,更入微的記述了“綺語”的大範疇:


綺語名若非實語義不正。故名為綺語。又雖是實語以非時故亦名綺語。又雖實而時。以隨順衰惱無利益故亦名綺語。又雖言實而時亦有利益。以言無本末義理不次亦名綺語。又以癡等煩惱散心故語名為綺語。身意不正亦名綺業。但多以口作亦隨俗。故名曰綺語。餘三口業皆雜綺語不得相離。


這經文中說明了,若言談中說了不實在的話、在時機不當時談論、所說言論無益處、說話沒道理,不正確的解釋、是非長短等放逸的聊天,這些都算是綺語。而且妄語、兩舌、惡口、身意不正也都內含著綺語,學佛行者需謹思慎言啊。

 

學佛修行應學習佛陀做一名“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日常待人接物時,不但說話不會令人生起煩惱、生邪念,反而能夠讓人生歡喜心,增長佛法正見的,便是正語。念佛持咒也是一種正語,因為念佛時能攝住口業,持咒時也能攝住口業,使口業清淨。蓮生活佛教導行者消除口業的妙法:“用真正的智慧之語,來修除‘口業’,一言一行,皆是‘正語’,不作一切非理之言。”再者,“持真言法(持咒),密密不斷,而無非理之言,便是‘正語’也。”又,“修行人犯此道者甚多,雖是無心之言,但圖口舌之利,無知而犯了‘口業’也,所以轉口業為正語,正是三密3(身密、口密、意密)修行的口業變‘口密’,這即是‘正語’。”

 

9.2.4  正業

正業是指正當的工作,不以殺生、偷盜、邪淫、賭博為業。此外,正業亦包括一切利他、佈施等清淨的梵行,所有白色的善業,都屬於正業。

 

在密教的出世法上,又如何解釋“正業”呢?蓮生活佛給予明確的解析:“修行人要認清這世界上的一切是‘空色不二’4的,本是不淨的,也是不淨的,這一切一切全是不淨的,人之生死也是空的,白骨化成灰,隨風而化成空,能有如此的真實智慧,才能去除身體的一切邪行,身體不觸一切邪行,這便是守戒行,修行人當知,這就是正業。守住戒行之外,便知身是如來的一切印,轉身業成為身密成了大用圓滿,這就是正業。”

 

9.2.5  正命

正命是指正當、隨順正法而生活,遠離邪命的生活。

邪命分五種,包括:

現奇特相 —— 為了想要表現自己而標旗立異

自說功德 —— 經常表揚自己的功德很大

占相吉兇 —— 非以導人向善為本而給人家算命,甚至趁機詐財、恐嚇、騙色

高聲現威 —— 說話大聲以示聲威

說得利益 —— 口中說已得到種種利益卻與實際不符

 

        除了上述之外,蓮生活佛引申了一層深義:“一個修行者,除了清淨自己的身口意三業之外,便要以正法來修行,用正法來修行的便是‘正命’,親近真正的上師,恭聆正佛法的教誨,依佛法修學,觀六塵的幻滅,修習滅盡定,若有一天,法塵全部消除了,一切微妙法性現前,得到印證,這就是‘正命’。

 

9.2.6  正精進

不管是大智慧者,或是拙低的根器,知正法在前,都要安居靜處,正身端坐,時時不斷的用功,這種精進的功夫,就是“正精進”,一直達到豁然而悟的境界,才算大無礙,如此精進,自是“正精進”。此即是用正智慧,發奮努力之道也。也就是說,行者在修行路上勤於修真智,努力修善斷惡,目標在達於涅槃之道。 

 

南傳巴利文大藏經《相應部經典》第45卷,亦微細的說明“正精進”的修行方向:

“諸比丘!云何為正精進耶?諸比丘!於此有比丘,對未生之惡不善法,為不令生而起志欲、精進、發勤,以持策心。為斷已生之惡不善法,而起志欲、〔精進、發勤,策心以持〕。為令未生之善法使令生起,而起志欲,〔精進、發勤、以持策心〕。以往已生之善法,令不忘失,而倍修習、廣修習,為使令圓滿,以起志欲、精進、發勤、持策心。諸比丘!此名之為正精進。” 


        從“正精進”經文中,我們了解,它也正是三十七助道品的“四正勤”,砥礪行者將佛法付諸於實踐:未生的惡法,使之不生;已生的惡法,使之斷除;未生的善法,使之生起;已生的善法,使之增長。

 

9.2.7  正念

正念是心不散亂,意不顛倒,以正見的智慧時時憶念正道,不生起邪惡的念頭。正念的修習可依四念處進行:(1)觀身不淨(2)觀受是苦(3)觀心無常(4)觀法無我,也就是修行者要念念明了覺察自己的身體、感受、心識以至世間萬事萬物無不是剎那生滅,其本質離不開苦、空、無常及無我這宇宙的真理,從而斷除貪瞋痴煩惱,由此解脫。

 

《遺教經》云:“若念力堅強,雖入五欲賊中不為所害,譬如著鎧入陣則無所畏。是名不忘念。”這說明了,只要正念非常堅固,時時不忘正念,便可以抵抗五欲(財、色、名、食、睡)的誘惑,就如同武士身披鎧甲入戰陣中,無有畏懼。  

        

蓮生活佛細緻解析“正念”之道:“我們修行者,自知四大皆空,五蘊也非有,平常自知空寂爲一切,一切皆空虛,一切現象,都是空性本明,如此之念,念念不斷,便是‘正念’。要知道這種正念,是大乘的妙法,是無上法,人相法相四相,10 皆是空相,念念之間,皈返於本來的覺性,這就是‘正念’。”

 

9.2.8  正定

正定是指正確的禪定力量,以真實的智慧,專心一志修習清淨的定力,不向外馳散,直至達到無漏定,便可得解脫自在。正定亦指行者專注於正道上堅定不移,不退初心,有恆心、定心地去修行。  

        

       蓮生活佛最重視“正確的禪定”,他說:“用坐法,雙目注視鼻端的一點,心聚於一,入了定之後,以眞慧來斷除迷惑,攝心諦觀,煩惱完全除盡,等心開了,一切化爲光明。圓照十方光明,消滅一切諸有漏,得如此之禪定,便叫‘正定’,得大自在也。”

 

9.3  結語

八正道是配合佛法的三無漏學戒、定、慧而設的,先從戒開始。在密教修行次第中,蓮生活佛警言,八正道運用在任何地方都是對的,即使得到了四灌(大圓滿灌頂),也不要學習旁支,還是依著八正道、行八正道,就可以得到成就。活佛亦明白指出“成佛跟成魔的關鍵就是在八正道”。行者沒有實行八正道,就成了魔。

 

蓮生活佛策勉行者,修行就是要將自己的煩惱及過去世所造種種惡業全部解除。若行者能夠將過去種種的惡業及現世煩惱解除掉,就完全清淨了,此時行者的作為都走在八正道上。行者的業障既已消除,行為不再造業,煩惱也去除了,就可進入涅槃,這就是“涅槃寂靜”。在寂靜之中的快樂產生出來,就叫“解脫道”及“涅槃道”。這“八正道”就叫“八正法”,如同八艘駛向正道的船,可以渡過煩惱的河,度到生死的彼岸,到達真正的涅槃。

 

 

註釋

1   金剛三昧:又名金剛定,即菩薩於最後位時,斷除最後一切最細微之煩惱而得的禪定。參《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取自:一行佛學辭典,http://buddhaspace.org/dict/index.php?keyword=金剛定&selecthistory2020520日)。

2  《大念處經》:又名《四念處經》,是巴利三藏中經藏《長部尼伽耶》的第二十二經,論述真修實證的修行法門,即以修習四念住,內觀身、受、心、法,了知“身不淨、受是苦、心無常、法無我”,以對治淨、樂、常、我等四顛倒想,修得慧觀,知見苦、無常、無我之三法印,達至“於世間一切事物也無所執取”,諸漏斷盡,達於涅槃之境。在初期佛教經典中佔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參《大念處經第1卷》,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tripitaka.cbeta.org/W05n0048_0012020525)。

3 三密:身口意,是有“有形”和“無形”之分。“有形”的三密是:身秘密,是化身功德,修行人要保持不犯身業。口秘密,是報身功德,修行人要保持不犯口業。意秘密,是法身功德,修行人要保持不犯意業。“有形”的三密是:“身秘密”,手作印相,行住坐臥及一切用事印契。“口秘密”,口誦真言,一切行事皆有真言。“意秘密”,心觀想本尊,一切行為以本尊為主。參盧勝彥〈040 評“林雲請示達賴喇嘛”〉,收入《044伏魔平妖傳》,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14&bookmark=c0442020526日)

4   空色不二(色空不二):是物質世界和心靈世界是不二。(不二:是指一實之理,如如平等,而無彼此之別。)有人偏向心靈方面修行,物質方面不理會,也有人偏向物質方面,心靈方面不予理會。其實真正到了一個境界之後,心靈世界和物質世界是沒有分別的,也就是“心境不二”,不但身心不二,心跟境也是不二的。推演起來變成“色空不二”,“色”指有形世界物質,“空”是指空性,沒有什麼分別的。參盧勝彥〈072“無我”的境界〉,收入《606 虹光大成就(六)》,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7622020526)。及《[佛學大辭典(丁福保)》,取自:一行佛學辭典,http://buddhaspace.org/dict/index.php?keyword=不二&selecthistory=2020527日)

5  邪命:指從事不正當的事業來維持生活。參《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取自:一行佛學辭典,http://buddhaspace.org/dict/index.php?keyword=邪命&selecthistory=2020527日)

6   六塵:指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塵者染污之義,謂能染污人們清淨的心靈,使真性不能顯發。又名六境,即六根所緣之外境。參《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取自:一行佛學辭典,http://buddhaspace.org/dict/index.php?keyword=六塵&selecthistory= 2020527日)

7  四大:《俱舍論》所說,地水火風也。此四者廣大,造作生出一切之色法(物質),故名四大。參《佛學大辭典(丁福保)》,取自:一行佛學辭典,http://buddhaspace.org/dict/index.php?keyword=四大&selecthistory=2020527日)

8  五蘊非有:謂色、受、想、行、識五蘊所構成的人身是虛妄不實的,因為當五蘊分散時,人身也就沒有了,所以說五蘊非有。參《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取自:一行佛學辭典,http://buddhaspace.org/dict/index.php?keyword=五蘊非有&selecthistory=202072日)。

9  本明:又曰元明。本覺之體清淨,有大智慧光明,故曰元明。楞嚴經一曰:「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參《佛學大辭典(丁福保)》,取自:一行佛學辭典,http://buddhaspace.org/dict/index.php?keyword=本明&selecthistory=202072日)。

10  四相:即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是眾生對於生命現象的四種妄執︰出自《金剛經》。生命現象依緣而起,並無自性可得,而凡夫誤以為皆有恒常不變的生命主體,因而產生四種妄執,謂之四相。參《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取自:一行佛學辭典,http://buddhaspace.org/dict/index.php?keyword=四相&selecthistory=202072日)。

  

 

思考題:

1.    八正道中哪一道最重要

2.    如何審視自己的修持有否偏離正道

 

 

參考文獻

001【第四十一講】實行八正道可成佛 不行八正道會成魔〉,收入《701 蓮生活佛講授道果(二)》,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120&bookmark=c001202072)。

 

027 八正道〉,收入《675 佛學總說》,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685&bookmark=c0272019829)。

 

034 進入真正的禪定 是在不知不覺當中〉,收入《660 活佛之歌(九)》,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621&bookmark=c0342019829)。

 

036【第七十六講】修行就是要將自己本身的煩惱去掉,還有過去世種種造的惡業全部解除〉,收入《701蓮生活佛講授道果(二)》,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120&bookmark=c036202072)。

 

046八聖道分〉,收入《627 九品蓮華生-蓮生活佛講阿彌陀佛經》,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601&bookmark=c0462019829)。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卷第九十六,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s://tripitaka.cbeta.org/T27n1545_096202072)。

 

八正道〉,收入《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取自:一行佛學辭典, http://buddhaspace.org/dict/index.php?keyword=八正道&selecthistory= 2020520)。

 

《成實論卷第八,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s://tripitaka.cbeta.org/T32n1646_0082020525日)

 

《大念處經 第一卷,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tripitaka.cbeta.org/W05n0048_001 2020525日)

 

盧勝彥〈002孝感動天〉,收入《140 神秘的幻象》,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240&bookmark=c0022019829)。

 

盧勝彥〈006 正見〉,收入《154 智慧的光環》,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354&bookmark=c0062019829)。

 

盧勝彥〈014 意圖與行為〉,收入《046 西雅圖的行者》,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16&bookmark=c0142020521)。

 

盧勝彥〈029 我所知道的八正道〉,收入《257 煙雨微微》,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514&bookmark=c0292020520)。

 

盧勝彥〈031 蓮生活佛講_八正道〉,收入《088 蓮花池畔的信步》,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88&bookmark=c0312019829)。

 

《摩訶止觀卷第七,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tripitaka.cbeta.org/T46n1911_0072020520)。

 

《相應部經典卷第四十五,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tripitaka.cbeta.org/N17n0006_045 2020520日)


《瑜珈師地論卷第二十九,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s://tripitaka.cbeta.org/T30n1579_0292020525)。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八,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s://tripitaka.cbeta.org/T02n0099_02820205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