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羅萬象的佛學
第二章 佛學基本理論
第四節 “四聖諦”是指什麼?


“四聖諦”是世尊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道後悟出的人生真理,是佛陀首轉法輪度化五比丘的教法,透過揭示人生是苦的實相,探究苦的成因,說明人生的本質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滅苦的方法和達到涅槃的解脫自在,稱為苦、集、滅、道“四聖諦”。

 

《佛遺教經》說:“佛說苦諦,真實是苦,不可令樂。集真是因,更無異因。苦若滅者,即是因滅,因滅故果滅。滅苦之道,實是真道,更無餘道。”也就是說,人生的苦真實不虛,所有的苦都是由業力和煩惱所造成,要真正的滅掉苦的成因,才能斷掉苦果,能滅苦因苦果的方法,就是要修道。

 

苦諦 ── 說明人生多苦,意苦、身苦、來世苦,世間一切皆苦的真理,這是苦果。

集諦 ── 說明苦的成因,觀察人生痛苦是怎麼來的,苦的緣是怎麼來的。業與煩惱是人生痛苦的成因。

滅諦 ── 說明斷滅人生諸苦,常樂我淨。得無礙自在涅槃解脫境界,才是脫離人生痛苦最究竟的聖果,這是證果。

道諦 ── 說明離苦修道,是能達到解脫境界所應遵循的正道,這是證因。

 

四聖諦是佛陀如實智證的義理,當中存在著因果關係,集是苦因,苦是果,道是出世間得解脫的因,滅是出世間得解脫的果。佛陀說法四十九年,三轉法輪,宣說四聖諦這個脫離煩惱痛苦輪迴的重要義理。祂認為只要按照四聖諦的教法,去思惟、去實踐,就可證悟真理。佛陀以生病比喻:病為苦諦,應遍知;集諦猶如病因,應遠離;滅諦猶如病癒,應修證;道諦猶如良藥,應多修習。

 

為何這四諦名為聖諦?《瑜伽師地論》云:“何故諸諦唯名聖諦?答唯諸聖者於是諸諦同謂為諦,如實了知如實觀見;一切愚夫不如實知不如實見。是故諸諦,唯名聖諦。”意思是只有證悟的聖者才能對這世間的四個真諦如實了知明白,在日常生活中確實地觀察到苦、集、滅、道在其中運轉的道理,從而實踐。至於一般人則不能如聖者般了知及觀見四諦的真實義,故這四諦名為四聖諦。

 

4.1  苦聖諦

釋迦牟尼佛的四聖諦,最先開始講的是 “苦諦”,也即是苦的真理。人生是一種生命痛苦的延伸,煩惱幾乎無止無盡的糾纏不休,憂患痛苦煩惱多,苦不堪言。如《法華經》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 


  四聖諦:“苦、集、滅、道”,第一個就是“苦”,因爲知道“苦”,所以人們為“苦”煩惱,而唯一解脫的方法,就是把自己變成解脫的成就者,才能夠離“苦”,把“苦”滅掉。

 

人生很苦,但是很多人卻看不穿,只以物質享受最樂,以欲望滿足最樂,以地位崇高最樂,以愛情圓滿最樂,他們豈知道,其實這些都是苦因?為何是苦因?因為享受並不恆長,欲望永不滿足,地位不能永固,愛情不會永久。而在追逐金錢、權力、榮譽、愛情的同時,往往種下很多苦因,當一時的快樂失去,剩下的只有痛苦和悲傷。這是佛陀如實知見人生是苦的本質。

 

人間的苦可分為三苦和八苦。

 

三苦是苦苦、壞苦、行苦。“苦苦”是指苦上加苦。人身之苦加上天災人禍之苦。當由樂境變壞;順境之中,突然變成禍殃,所遭之苦,稱為壞苦。而人生行年之苦,年輕時矇昧無知之苦,中年奮鬥掙扎之苦,老年空虛落寞之苦,就是“行苦”。

 

八苦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及五陰熾盛苦。

1.    生苦:   是人欲出生時,住在穢處,喫的是腥血。出生時鑽夾山,如逃追殺。出胎時,遇外面冷氣,墮地大哭。這也是人生眾苦的起源。

2.    老苦:   人到老年,氣力便衰退,精神記憶完全損減,動作也不如意,病痛隨至,風華不再,感嘆歲月無常,這一切皆苦。

3.    病苦:   人一染上疾病,不但四大不調坐臥難安,同時飲食無味,病痛渾身不適,輕者哀聲嘆氣,重者殘廢拖累,此乃人道一大苦楚。

4.    死苦:   死時雙手空空,不管功名、權勢、田園、宅舍、金玉珠寶、嬌妻子女皆通通拋棄,執著者口不能言,實在甚苦,又有其他水火刀兵毒藥自縊而死的,其痛苦更甚。即使一生順遂,終需面對死亡的逼迫。

5.    愛別離苦: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相親近的人偏要分離,愛人喜新厭舊,不再相見,生離死別,其想念之苦,就是愛別離苦。

6.    怨憎會苦:  天看見怨恨的人,與憎惡的人共處,不是冤家不聚首,或遭其殺,遭其侮,遭其欺,導致是非煩惱紛紛,為怨憎會苦。

7.    求不得苦:    世間一切事物,不是得就是失,心中所喜愛的得不到,為求不得苦。

8.    五陰熾盛苦:五陰是指看見的(色),受到的(受),想到的(想),做到的(行)和意識到的(識)。這五陰會遮蓋人的本來真性,造下許多罪惡,即是人被欲望牽制、束縛而變得苦不堪言,甚至苦上加苦,如此五陰熾盛便成為製造痛苦的種子。

 

蓮生活佛說,無常是苦、得失是苦、貪愛是苦、執著是苦,學佛者要明白苦,超越苦,才能終結苦。

 

4.2  集聖諦

人生這麼的苦,到底苦從何來?集聖諦就是說明人生痛苦煩惱的根源,為甚麼人生這麼多的苦?苦果之緣是如何來的?

 

《集異門足論》曰:“云何苦集聖諦?答:諸有漏因,是名苦集聖諦。”《集論》云:“云何集諦?謂諸煩惱及煩惱增上所生諸業,俱說名集諦。”“集”是召集、召感的意思,是意念上的。說明人生的痛苦是怎樣來的真理。人生的痛苦是由於凡夫自身的愚痴無明,和貪欲瞋恚等煩惱的掀動,而去造作種種的不善業,結果才會招集種種的痛苦。為了召集觀察苦的源頭,進而看破放下,解脫自在,行者在禪修中當細細思維:“為何會有“苦”?為何會出生這麼多的苦?這些苦果之緣是如何來的?”

 

蓮生活佛說,研究苦之成因,離不開我執,貪愛和執著:因為有我,所以有貪。貪欲是人之本性,也就是苦因的最大根源。若仔細的檢視自己,不難發現自己與其他人一樣,都是對欲求永不停息。大至想得到世間最多的財富、最高的地位、最美的伴侶,微至渴望得到別人的稱讚、注視和尊重,大大小小的欲求,當得不到的時候,便會產生痛苦;當求得到時害怕失去,會心生憂慮;到真的失去時,更是傷痛;有的求得到後會希望愈多愈好,不斷的期望,欲望永無止盡,這就是人心不足,難以抵擋欲望。

 

當六根的欲念,眼、耳、鼻、舌、身、意碰到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便無法克制,盡情去尋找官能刺激及追求物質享受,欲樂、財富、權勢的貪求,有誰不愛?有的甚至為了欲望的追求,有意無意巧取豪奪,與惡業結了不解之緣,如此累積一個又一個的苦因,試問又豈能倖免於苦果?當知道業與煩惱是苦的根源,也是造成生死流轉的原因,於是聚集了苦的因及苦的緣,將之斷除,這就是佛陀是要教導學佛行者觀察看破和實踐的義理,放下我見,放下欲望,才能解脫自在。

 

明白了苦及苦的成因,就要修持道聖諦,以達至煩惱滅盡,超凡入聖。

 

4.3  滅聖諦

《集論》云:真如境上,有漏法滅,是滅諦相。滅諦是究竟之真理,是佛陀所證悟的無上甚深妙法。有漏滅就是指諸煩惱業全部消滅,因此後世苦果不再相續,故名滅諦,也就是三法印的涅槃寂靜。

 

滅是指覺行圓滿,常樂我靜的境界。達到此境界的方法,是行者妄念煩惱一靜止的時候,產生了“空”的境界,而能夠體現這一種快樂。當進入了絕對虛空,自然能領會到佛菩薩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到了覺行圓滿,就是大圓滿“常樂我淨”的涅槃。一個人能從苦因苦果得到解脫,斷盡煩惱,解脫生死,即為涅槃,涅槃就是寂滅。

 

蓮生活佛說,人只要完全離欲,就能斷煩惱,無憂更無怖。如何離欲?先要了解苦的成因,遠離對我的執著,遠離貪欲追求,依循道聖諦修持,只要苦徹底的終結,就能證滅。能拋棄一切的貪及執著,全面徹底的實踐,就等於滅。

 

4.4  道聖諦

道是指能通達滅苦涅槃的道路,《集論》云:“云何道諦,謂由此道故,知苦斷集,證滅修道,是略說道諦相。”

 

由於知道生老病死諸苦,是由集諦的有我想、貪執、煩惱諸業所造成,同時知道斷煩惱能證涅槃滅除諸苦,因此必須追求斷集的方法,修諸道法,也就是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及正定,從而證得滅諦。

 

我們應精進修習離苦的方法,來滅貪瞋癡無明煩惱,來淨化自己的念頭和習氣,並時時的自我觀照,使身、口、意清淨,解脫生死,達到究竟的寂滅。

 

蓮生活佛說,在佛陀時代,釋迦牟尼佛要阿羅漢修四聖諦,四聖諦是真理,只要不斷的依四聖諦修持,才能由止貪及止執著,得到證悟,把苦、集、滅、道轉變為常(自在)、樂(自如)、我(大我)、淨(清淨)。 


4.5  結語 

總而言之,四聖諦是可貴的法寶,也是佛門弟子首應修學的真理。行者透過靜思推理,領會人生的苦及苦因,能夠幫助自己升起出離心,從而想從苦中解脫,找出其中方法。依照佛陀教示的六度、八正道等道諦的解脫方法,確切的深入思惟和實踐,不再造作苦的業因,就不會有苦的果報,心境也會相當平靜。從苦因苦果中得到解脫,斷盡煩惱,了脫生死,達到滅諦的涅槃境界,是四聖諦的要義。所以佛陀要我們徹底了解人生是苦空無常的,世間一切的現象都是依於“緣起”而建立的,很多緣起再加上其他的緣起,變成一個新的緣起,絕對沒有“我”的實體。不論是身、心、環境,人、事、物都離不開因緣生滅。因緣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究竟而無實體,即是空。

 

蓮生活佛說,學佛的人不要有得失的心,苦是普遍存在的,但是修行進入到“空性”的時候,痛苦會轉成快樂。發覺享受快樂、享受痛苦居然是平等的,這個境界就是無苦的境界。不論我們求得或求不得,都把這個苦樂看成平等,把生老病死都看成是一種自然的現象,超越它,進入“空”裡面。這個時候,就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裡面所講的,“無苦集滅道”的無苦。

  

 

思考題:

1.    苦的成因是甚麼

2.    如何滅苦

 

章末作業: /page/index.html?id=5

 

 

參考文獻

001 “常樂我淨”(一)苦的真諦〉,收入《626 語語昇華:虹光大成就新詮5》,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714&bookmark=c001202042日)。

 

006四聖諦〉,收入《675佛學總說》,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685&bookmark=c0062020129日)。

 

007 空(無)、有論〉,收入《667 堪輿法寶堪輿學導引(上)》,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677&bookmark=c007202043日)。

 

018【第十八講】及說菩薩於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收入《670清淨的圓鏡 蓮生活佛講圓覺經(一)》,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680&bookmark=c0182020129日)。

 

030第三十講【無苦集滅道】-無苦〉,收入《687 大智慧到達彼岸蓮生活佛講心經》,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697&bookmark=c030202043日)。

 

盧勝彥〈004用手轉法輪〉,收入《112密教大守護》,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262&bookmark=c0042020129日)。

 

盧勝彥〈006墮落的根源〉,收入《156清風小語》,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068&bookmark=0062020129日)。

 

盧勝彥〈013六道淺說〉,收入《034輪迴的秘密》,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4&bookmark=c0132020129日)。

 

盧勝彥〈024 娑婆苦歌〉,收入《052 小小禪味》,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22&bookmark=c0242020129日)。

 

盧勝彥〈024 苦的真諦〉,收入《174一道彩虹》,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374&bookmark=c024202042日)。

 

盧勝彥〈026你必須明白「四聖諦」〉,收入《260天上的鑰匙》,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020&bookmark=c0262020129日)。

 

盧勝彥〈040 附錄-對話篇〉,收入《260 天上的鑰匙》,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020&bookmark=c0402020129日)。

 

盧勝彥〈066弟子問疑之二十一〉,收入《156清風小語》,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020&bookmark=c0662020129日)。

 

〈四聖諦〉,收入: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取自:一行佛學辭典,http://buddhaspace.org/dict/index.php?keyword=%E5%9B%9B%E8%81%96%E8%AB%A6&selecthistory=202043日)

 

〈四聖諦〉,取自:法相辭典,http://buddhaspace.org/dict/fxcd/data/%25E5%259B%259B%25E8%2581%2596%25E8%25AB%25A6.html2020129日)。

 

《佛遺教經》第一卷,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s://tripitaka.cbeta.org/T12n0389_00120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