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羅萬象的佛學
第一章 佛學基本詞彙
第三節 “僧”是什麼人?為什麼“佛法僧”稱為三寶?

3.1  “僧”的神聖職志 

在娑婆世界裡,“僧”泛指一般放棄世俗的身份剃髮修行,並奉行釋迦牟尼佛的教義,守護佛陀的正法而使之傳承不絕,故又被世人尊稱為僧寶。“僧伽”守持佛陀的戒律,嚴守六和敬法,修行上具足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肩負弘揚佛法、續佛慧命的責任,及承擔著釋迦菩提事業度化眾生、利樂有情的使命。信受佛法具菩提心性的出家眾,本意就是“集合”、其義為“向善”。

 

佛教的出家眾依照性別,可分為比丘(受過具足戒的出家男子),及比丘尼(受過具足戒的出家女子),名為出家二眾,是古今佛教僧團的核心主體。由於彼此在共同信仰目標的團體中,奉行佛陀的教義如實修行,過著口和無諍、見和同解、戒和共修的清修生活,所以又稱和合僧眾。

 

《增一阿含經》云:“如來聖眾,善業成就,質直順義,無有邪業,上下和穆,法法成就。如來聖眾,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度知見成就。聖眾者,所謂四雙八輩,1 是謂如來聖眾,應當恭敬,承事禮順。所以然者,是世福田故。”  

 

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記述了三種僧:“善男子!世出世間有三種僧:一菩薩僧,二聲聞僧,三凡夫僧。文殊師利及彌勒等,是菩薩僧。如舍利弗目犍連等,是聲聞僧。若有成就別解脫戒真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見,能廣為他演説開示眾聖道法利樂眾生,名凡夫僧。雖未能得無漏戒定及慧解脫,而供養者獲無量福。如是三種名真福田僧。”

 

然而,對於犯了戒律的僧人,我們應如何看待呢?佛陀也在此經中給予詮釋:

“復有一類名福田僧,於佛舍利及佛形像,並諸法僧聖所制戒,深生敬信,自無邪見,令他亦然,能宣正法,讚嘆一乘,深信因果,常發善願,隨其過犯悔除業障。當知是人信三寶力,勝諸外道百千萬倍,亦勝四種轉輪聖王,何況餘類一切眾生?如欝金華雖然萎悴,猶勝一切諸雜類華。正見比丘亦復如是,勝餘眾生百千萬倍,雖毀禁戒不壞正見,以是因緣名福田僧。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供養如是福田僧者,所得福德無有窮盡,供養前三真實僧寶,所獲功德正等無異。”從此段經文中,我們明白了就算是犯了戒的僧人,只要僧人不失正知正見,弘揚佛陀法教,常發善願、懺悔過失,仍然是值得我們恭敬供養的福田僧。而且,若善信大德依然恭敬供養,所獲福報仍是無窮盡啊。  

 

我們發菩提心佈施的善業,就猶如成佛的種子,而弘揚佛法利益眾生的僧人,就是我們要禮敬和供養的“世之福田”,我們以無邪的善念來佈施,讓正念和善根如種在福田裡,逐漸地增長而不入三途惡道。

 

3.2  無佛無法是“僧” 

蓮生活佛做禪定功課的時候,面見了一位祖師,在互相對話之中,活佛問:“什麽是僧?”祖師答:“僧,就是出家人。”活佛又問:“什麼是聖賢僧?”祂答:“無佛無法。”

 

作為一個佛弟子或信奉佛教的教徒,我們都是以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正信,來學習佛陀的正行,但原來真正的聖賢僧,居然是“無佛無法”。

 

“僧”是依止著佛法而修,朝著成佛之道而行,但最後卻竟然是,無佛無法是“僧”。

 

在《達磨大師悟性論》中,有著這樣的論述:“脩道人不外求道。何以故。知心是道。若得心時。無心可得。若得道時。無道可得。若言將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見。迷時有佛有法,悟無佛無法。何以故。悟即是佛法。” 

 

亦喻:“如魚生於水,水不生於魚。欲觀於魚。未見魚。而先見水。欲觀佛者。未見佛。而先見心。即知已見魚者忘於水。已見佛者忘於心。若不忘於心。尚為心所惑;若不忘於水。尚被水所迷。”根據以上經文中的概論,相信已可以解開,祖師在一問一答中:“無佛無法是僧”的玄機。

 

而蓮生活佛在《大心印》文集裡,開講《六祖壇經》中説:“我真的是‘真知’耶!真的!是真的什麼都不會,‘無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沒有一物懂的。但是我懂得佛法,懂得佛法以後,從佛法裡面知道‘無一法’,佛法才是真正‘無一法’!“用佛法到明心見性的地步,這叫做‘真知’啊!”又啟示:“‘虛空無一物可見’?但看到虛空還是有佛性,這才叫做‘真知’”。在這段節錄的開示句子裡,正正就闡述了,一位開悟成就者淺白的剖釋,為何是:無佛無法是“僧”。

 

3.3  為什麼“佛法僧”稱為三寶

“佛法僧”為何稱為三寶?因為眾生在世間,是依止著“佛法僧”的正念,作為心靈上的依歸,皈依“佛法僧”內裡的真義來修行:

 

依佛,恢復自己的真如本性。

依法,恢復自己的真如本智。

依僧,恢復自己的真如本淨。

 

三寶,能教眾生堅信正念而斷惡修善,明白娑婆世界裡的虛幻之相,遠離苦惱困惑和破除邪見,放下無明的妄執。由此促使眾生得見,本自具足的佛性,於世間裡極為尊貴,猶如奇珍異寶,故稱之為寶。

 

蓮生活佛在書中亦有指出:“講起來出家人是很尊貴的,這個尊貴不是説他本身來講是一個僧寶,為什麼説佛、法、僧是三寶呢?因為佛本身來講是點燃世界的明燈,所以是寶;法是因為佛陀本身傳下來的法燈,也是光明,也是寶;延續著這些法燈的這些人也是一寶,所以稱為三寶。”

 

在密教裡面,還提到皈依金剛上師,就是我們經常唸的“南摩古魯貝”。為什麼要皈依金剛上師呢?因為沒有金剛上師,就沒有人教你真正的佛法儀軌,沒有人傳授你“本尊法”、沒有人教你什麼是護法?所以你本身要依止一位具德的根本上師。而皈依具德的根本上師,就是跟皈依聖賢僧同樣的道理。

 

真佛經曰:“以‘無念’為正覺佛寶。以‘身清凈’、‘口清凈’、‘意清凈’為法寶。以‘真佛上師’為僧寶。”2 蓮生活佛如此説,“三寶”其實是超世間的,三者互相融通,互相相似。一者世間難逢。二者無垢無漏。三者威德六通不可思議。四者莊嚴世間及出世間。五者勝妙智慧無窮無盡。六者不可改,不可動,是真如也。

 

  

註釋

1  四雙八輩:是佛陀僧團賢聖眾的集合,聲聞依其修行次第分為四個階段的成就及向道:須陀洹向(預流向)、須陀洹果(預流果);斯陀含向(一來向)、斯陀含果(一來果);阿那含向(不還向)、阿那含果(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向”、“果”為一雙,四組一雙即是八輩(八種賢聖)。參一行佛學辭典,http://buddhaspace.org/dict/index.php?keyword=四雙八輩&selecthistory= 2020507日)。

2 真佛上師是遵照“真佛密法”修行的上師,這是知曉密法的行者,依根本上師的密法傳承去修持,知曉“尊師”、“重法”、“實修”,貫穿一起,將密法來攝化眾生,令彼等止惡向善,真正達到“身、口、意”清淨。真佛上師,道心恆常不變,遵照佛法去修行,護持三根本,這上師之典型可做模範,是黑夜之明燈,是迷途的指南,引領眾生趣向光明大道,不致誤入岐途。這是“僧寶”也。參盧勝彥〈012 真佛經放光〉《147 不要把心弄丟了——修行人的告白》,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297&bookmark=c0122020507日)。

 

 

思考題:

1.    真佛上師是屬於哪一類僧

2.    我們應該如何種福田

 

 

參考文獻

014真正出家人〉,收入《654 活佛之歌之三》,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666&bookmark=c0142020226日)。

 

023 第一一五講、僧智常... ...猶存見知,故令汝未了。〉,收入《683 大心印 蓮生活佛講六祖壇經(四)》,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693&bookmark=c0232020226日)。

 

 2007415 2007年蓮生活佛最新開示:見法是佛 開悟是法 無佛無法是僧〉,取自:真佛宗全球資訊網,https://ch.tbsn.org/guidem/detail/924/2020322日)。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二,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tripitaka.cbeta.org/T03n0159_0022020507日)。

 

《達磨大師悟性論》,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 http://tripitaka.cbeta.org/X63n1219_0012020507日)。

 

盧勝彥〈001 傳承法流〉,收入《275 解脫道口訣》,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282&bookmark=c0012020226日)。

 

盧勝彥〈014 真佛三寶〉,收入《164 一日一小語》,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364&bookmark=c0142020226日)。

 

〈十、佛法僧的意義〉,收入《摘自639蓮生活佛講授喜金剛講義(一)第31  密教行者無論證悟多高的境界,也不能背棄自己的根本上師》,取自:電子真佛報,https://www.tbsva.org/tbnw/epaper_detail500.htm2020226日)。

 

〈四雙八輩〉,取自:一行佛學辭典,http://buddhaspace.org/dict/index.php?keyword=四雙八輩&selecthistory=2020507日)。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s://tripitaka.cbeta.org/T02n0125_00220205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