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罗万象的佛学

第六章 佛法与科学

第七节 佛法与医学


   


7.0  前言

佛陀为一大事因缘来此娑婆世界,帮助世人离苦得乐、解脱轮回。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炽盛,佛陀为众生离苦得乐,解决生理心理灵性上种种困苦,故为大医王。

 

佛法浩瀚,佛经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大藏经中所收录有关医药之典籍极多。如《佛说佛医经》一卷、《医喻经》一卷、《治禅病秘要经》二卷、《疗痔病经》一卷、《啰口缚拏说救疗小儿疾病经》二卷、《迦叶仙人说医女人经》一卷、《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一卷、《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一卷、《咒齿经》一卷、《咒时气病经》一卷、《咒目经》一卷、《咒小儿经》一卷等。因此佛法与医学这个主题,关系复杂,有不少切入观点,有学者从《佛说佛医经》来论述佛教医学思想;1 也有学者从《阿含经》来论述佛教医学思想;2或者从原始佛教立场来研究佛教医学;3 也有专从律宗文献来探讨佛教医学;4也有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研究佛教医学;5 也有专从汉译佛典来论述佛教医学;6也有以汉传佛教为主来研究;7 也有专从佛教对心理疾病、心理治疗的处理来研究;8 也有以密宗为观点来论述佛教医学者;9 也有把佛教医学和其他思想如中医、荣格等比较的;10也有专从佛法中某个修行方法来研究其医学效果,最流行的,便是正念疗法;11 也有从某部经配上某些案例来探讨佛教医学者等等,12 百花齐放,琳琅满目,显示出佛教医学之丰富与复杂。

 

本文拟综合上述观点来看佛法与医学此主题。也就是说不限在某部经典,也不限在某部派,地域上也不限在南传、汉传、藏传佛教某一场域,只要是和佛教医学有关,皆纳入。例如从《阿含经》观点,佛教医学不包含咒语疗法,但从汉传、藏传佛教立场,咒语疗法也是常见修法,这尤其是在现在学术研究上,也研究出咒语疗法的效果。13 在这样的观点下,本文佛教医学采用陈明先生的定义:“佛教医学是在印度古代生命吠陀体系的基础上,以佛教教义为指导思想,并吸收了中国传统医学(包括藏医学等) 的理论和临床特点,所形成的一种非独立的医药学体系。” 14

 

接下来,先说明佛教的身心观,然后再说明其中病因之可能,及其对治之道。

 

7.1  佛教医学的身心观及其对治

佛教主张身心组成,是个发展观点的论述,从四大缘起(地水火风)、五大缘起(地水火风空)、六大缘起(地水火风空识)、到七大缘起(地水火风空识见)。因缘和合不调则产生生理、心理、灵性上等疾患。15  佛教的身心理论不是生理与心理截然断开独立,而是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会影响身体之“身心一体”观点。概括来说,有三层身心。

(一)粗身心:指血肉之躯和粗显可察的前六识。

(二)细身心:指由气、脉、明点构成的内在深层生理机制和与八十性妄俱起的一切心。

(三)最细身心:指作为生命最终本源的最细风(气)、最细心。16

 

就粗身心说,传统西医所擅长即在此层身心,解剖学、生理学和其感官知觉意识等知识。佛教医学这部分,如《念身经》、《分别六界经》等有说到身体由32物所组成,如发、毛、爪、皮、肉、腱、白骨、骨髓、脉管、心、肺……肋膜等。《大般若经》、《禅要经》、《十二头陀经》等则更细分成36物所组成。

 

生病的病因,也因各经开合归纳不同,而有不同说法,如《正法念经》所说“饥、刀兵、毒风、恶雨”;《佛说佛医经》云:“病之缘由凡十:一久坐,二食不节,三多愁忧,四疲极。五淫欲,六嗔恚,七忍大便,八忍小便,九制上风(指忍呼吸、哈欠、喷嚏之类),十者制下风(指忍放屁)”《护诸童子陀罗尼经》则称另有鬼神致病因素。《摩诃止观》《大智度论》则有因业力(前世或今世)所引发的“业病”。17

 

治疗的方式,则是调整粗身心之不协调平衡,如要用药物来调整,如《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和《僧祇律》中,主张蜜,石蜜、酥、油、生酥、汝粥、胡麻粥、鱼肉粥等药物;运动方面,《四分律》和《十诵律》则主张用经行方式来治疗和保健。性医学上,则有《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等经典论及。业病则有正念、行善布施持咒念经观空等处理方式。

 

就细身心来说,这比较接近印度医学、中医,或目前西方的能量医学。18 这部分为密宗医学所擅长。这是因为密宗主张果位起修,要把凡夫身转成佛身,因此要锻炼圆满次第,以练气脉明点为主,气、脉、明点共同组合为人的细身,脉为气与明点运动之轨道,明点为人体分泌的精华,气为明点所蕴能量之运动。各种气中,最重要者为持命、下行、上行、平住(火伴)、遍行五种根本气。细心,指潜伏于人的六识之下的第七识(莫那识)与第八识,尤其是指第八阿赖耶识中所深藏的六根本烦恼(贪、瞋、无明、慢、疑、不正见),二十随烦恼(放逸、失念、不正知、掉举、昏沉、不信、懈怠、散乱、无惭、无愧、忿、恨、恼、覆、诳、谄、憍、害、嫉、悭)及与八识性妄相联系的一切无明妄想。19 由于气的形式可由声音、光颜色、热等来呈现,因此此层次,有咒语疗法,或《小止观》的嘘、呵、呼、呬、吹、嘻六字诀的声音疗法;密宗金刚拳等类似瑜珈功法,也有调整气脉功能;其他如那洛六法中的灵热法,也都是运用光颜色等方法来调整细身心,致使生拙火开中脉,开发智慧气来调整身心等疾患。

 

就最细身心而言,是本来所具有的俱生气(最细气、智慧气),和光明本心。此乃由直接由第八识阿赖耶识修起的禅密所擅长。

 

7.2   结论

佛法本为离苦得乐、解脱轮回、济世度人。因此对于身心灵疾患的处理便是佛法的重点。佛法更以“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因缘生灭法则来看待世间一切,并提出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众生贪瞋痴等八万四千种烦恼疾病。且从日常生活做起,发四无量心、行六度、礼拜、忏悔、持咒、禅定、更深入的气、脉、明点、宝瓶气、拙火定、无漏法、明点法等等,从粗身心的调整,再到修练气脉明点对治细身心疾患的处理最后直接面对最细身心、光明心性与俱生气的修练,这都具有防治、疗治身心灵等疾病的功效药方。因此,佛教是广义的医学,能完整且可彻底解决人身心灵的问题,故经典里比喻“佛为医师,法为药方,僧为看护,众生如病人”。

 

 

注释

1 参黄国清,〈《佛说佛医经》的病因论与养生观〉,《世界宗教学刊》14期,2009

2 参叶阳舸、李兆健,〈《大正藏》阿含部佛教医学简述〉,《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9卷第1期,2015.1

3 参释昭慧,〈原始佛教对身心保健与疾患防护的看法——以《阿含经》与《佛说佛医经》为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5期。

4 张诗晗,《律宗医药文献整理与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5 陈明,〈佛教医学的起源与发展──评《古代印度的苦行和医疗佛教僧团中的医药》〉,《中国图书评论》,2000.11

6 关蒙盟,〈汉译佛典中的疾病治疗理念及方法〉,《佛学研究》,2019年第1期。

7    方凤真,《佛教的医学观――佛教对身心疾病的探索与防治》,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方凤真,《佛医对人体身心灵疾病的防治研究及现代意义》,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8    杨维中,〈佛教在精神分析与心理治疗中的意义〉,《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黄国胜,《佛教与心理治疗》,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桑杰端智,〈藏传佛教心理学内涵与文化更新〉,《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

9    二本柳贤司,《佛教医学概要》,东京:法藏馆,1994

10    陈素玲,《中医与佛教调心方法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冯宏维,《心理疾病观的跨文化研究》,武汉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R.Moacanin着、江亦丽、罗照辉译,《荣格心理学与西藏佛教》,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11    温宗堃,〈佛教禅修与身心医学――正念修习的疗愈力量〉,《普门学报》第33期,2006.5。玛哈希尊者编,阿格祇多比丘英译,温宗堃中译,《法的医疗(内观治疗的个案)》,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2019.3陈玉玺,〈正念禅原理与疗愈功能之探讨-佛教心理学的观点〉,《新世纪宗教研究》12卷第2期,2013.12

12    果林编,《佛说疗痔病经(癌症患者的福音)》,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无出版年。莲生活佛,《高王观世音真经灵异传奇》,台北:莲魁出版社,1998

13    Adam Burke, Chun Nok Lam, Barbara Stussman, Hui Yang,Prevalence and patterns of use of mantra, mindfulness and spiritual meditationamong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BMCComplement Altern Med. 2017; 17: 316. Published online 2017 Jun 15. doi:10.1186/s12906-017-1827-8.

14    陈明,〈佛教医学的起源与发展──评《古代印度的苦行和医疗佛教僧团中的医药》〉,4《中国图书评论》,2000.11,页62

15    参肖雨,〈佛教医学概论〉,《五台山研究》,2000年第1期。

16 陈兵,《佛教心理学》,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页415

17 川田洋一著、许洋主译,《佛法与医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2002,页108-116。或莲生活佛《大圆满九次第法第四十六讲大圆满口诀部》,参真佛般若藏网页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032&bookmark=c007&highlight=%E7%97%85%E6%A5%AD

18 参唐娜 • 伊顿著、蔡孟璇译,《能量医疗》,台北:琉璃光出版社,2004

19 陈兵,《佛教心理学》,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第六章第四节。

 

 

思考题:

1.    佛教徒罹癌,要不要先看医生佛法在此要如何处理介入

 

 

章末作业: /page/index.html?id=5

期末作业: /page/index.html?id=6

 

  

参考文献

007第四十六讲】大圆满口诀部不看不听不想不说八卦灭心容易入禅定〉,收入《690 大圆满九次第法(二)》,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032&bookmark=c0072020314日)。

 

010【第四十六讲】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得无所离,即除诸幻〉,收入《671 清净的圆镜 莲生活佛讲圆觉经(二)》,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681&bookmark=c0102020314日)。

 

015 如何消除病业〉,收入《654 活佛之歌(三)》,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666&bookmark=c0152020314日)。


036「五气」的名称与作用〉,收入《607 虹光大成就(七)》,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749&bookmark=c03620203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