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礼仪

第二章 对死亡的认知

第六节 信者与无信者死亡后的区别


 

6.1  生死的真实相

在《杂譬喻经第二卷》里,有一段关于佛陀度化一个悲伤老妇人的典故:记述了佛陀承诺一名因丧子之痛、意欲轻生的老妇人,若能求得别家的“不死家火”,当以佛力令其子复生的故事。最终老妇人到处遍求不得,便还佛所,佛告老母:“天地开辟以来,无生不终之者,生者求活亦复可憙,母何迷索随子死”文意解释就是说,“天下间从来没有不死的人,尚在人世求活者也是喜事,老妇人为何心生迷惘,要随亡子的早逝而寻死呢”老妇人听过后,便顿时心开意解,悟世间诸行无常之理。藉由这个经典里的故事,我们可以得知,佛陀是要告诫我们:“世间上有不死之人吗在哪里

 

然而,死亡既是生命周期里一个必然的历程,或许人们的心中还有疑问,有宗教信仰的人,和没有宗教信仰的人相较,死后的世界会是一样的吗莲生活佛这样的告诉我们:不论你有没有宗教信仰,每一个人都有他的灵识(灵魂),死后一样都会进入另一个世界。无论是何种的信仰,行善升天、行恶堕落,冥冥之中的因果报应,是丝毫不爽的,六道轮回便是在其中。基督教讲天堂、地狱,正是六道其中的二道!对于平日有修持佛法的人,死亡将是一种解脱,是通往快乐、恬适、安详与喜悦的一把锁钥;甚至是一个修善之人,不必有任何的信仰,也是会转生天界、或在有福报之处投生。反之,对于生平未能修善之人,死亡可能是很可怕的,因为,他(她)将随着恶业堕入凄惨的世界。而按照佛陀所说,除非生前是有修行,否则人们很难超越轮回转世之苦。

 

6.2  信佛与不信佛者死亡后的差别

依据佛教的教义来说,轮回是一个生命不断经历生死的过程,当人死去以后,灵魂就会离开人的躯体,然后经历所谓“中阴身”的过程后,再投入另一个新的生命体内,可能会是再度为人、或是动物、鬼、神,该新生命体依循着亡者生前所作之善、恶业的因果报应。《法华经方便品》内说:“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就是指出一切的众生都是受到业力的牵缠、流转在生死的轮回限制之中。


真正奉行佛陀教义的众生,由于生前深信因果、一心向佛,遵守佛教中的五戒、十善,活着的时候已是能认知生死轮回,及具备有修行的资粮,只待命终之时往生佛国,成就佛陀教法中各种不同的果位。在死亡后的“中阴身”阶段之时,能够辨识佛菩萨接引往生的明光,成熟地融入而得解脱;相反地,无信仰者在临终之时,因为生前没有听闻佛法、未思、未修,并没有转世观念、往生观念、及中阴观念,故此,亡者根本不知另外还有其他的境界,死后会在如梦幻般的中阴境界里流连,时至便随着自己的业报,投生六道轮回而去。

 

莲生活佛在论及“中阴闻教得度”之时,曾经提及到:“密教中阴闻教得度,是莲华生大士一般信众意识内容的境相,可说是红教的境相,据我所知,境相应该各个不一,不会是每个众生都一样的。人心如中阴身,刹那刹那变化,种子种的是什么,就长什么!莲华生大士的信徒,是有喜乐部及忿怒部诸尊的现身。至于基督徒、回教徒、印度教徒、道教徒的中阴身,自然产生不同的差异。”

 

而唯物论者(无信者)在中阴身之时,会看到怎样的境相按照莲生活佛所说的:“什么景象皆无,消极的掉入空洞之中,但也依照他业报,如入洪流水中,六道轮回而去,一点救度也无,这就是唯物论者的悲哀!”

 

故此,我们可以从莲生活佛的教示之中,得知唯物论者在中阴身的境况里,并无审判及地狱相的变现,但是,六道轮回却纯然是业报,不管唯物或是唯心;纵使他生前并没有因果报应之想,善业、恶业的种子依然会开花结果,就像现代人说,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又,要怎么收成,就要怎么栽!

 

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有云:“尔时,地藏菩萨白圣母言,南阎浮提,罪报名号如是,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侵损常住,玷污僧尼,或于伽蓝内,恣行淫欲,或杀或害,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伪作沙门,心非沙门,破用常住,欺诳白衣,违背戒律,种种造恶,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经文中所述说的,就是阐释着众生在于造什么的因,就会得出什么的果,和什么“信与不信”是毫无关系的,在死后“中阴身”的境况里,大凡出现佛、神、鬼魅、天堂、地狱等等的景象,都是出于众生的意识形态,人人不一,纯粹是身、口、意业的问题。而唯物论者,虽说是什么也不信,但是他种下什么的种子,也一样长出什么的瓜、什么的豆,无论是信者与无信者,都是随着自己的意识而生,这就是中阴身境相里的各各差异和区别。

 

 

思考题:

1.      信与无信者死亡后,所经历的境况会是一样吗有何区别

2.      唯物论者(无信者)死后中阴身的阶段里,会否有审判境相而进入轮回吗

 

 

参考文献

001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收入《678临终关怀黄金八小时》,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688&bookmark=c0012020101日)。

 

轮回,取自:教育云在线字典,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8%BC%AA%E8%BF%B42020101日)。

 

卢胜彦012修行的资粮,《163度过生死的大海》,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124&bookmark=c0122020101日)。

 

卢胜彦028 境相的差异,《163度过生死的大海》,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124&bookmark=c0282020101日)。

 

杂譬喻经2,取自:CBETA汉文大藏经,http://tripitaka.cbeta.org/T04n0205_00220201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