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佛密法–1T

第五章 真佛密法的实修与应用

第三节 “禅定”的真实意义



3.0   前言

禅定即是入定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三无漏学是从戒、定、慧次第来修学的。若能够禅定得定就会产生一种无限的力量就可以开发智慧。

 

单单一个就有很多不同的解释禅就是禅那又叫思惟修又叫静虑。“定就是梵语的三昧或三摩地所以禅定就等于三摩地了。

 

真佛密法的修行重点,全在于入三摩地莲生活佛告诉我们

“我(莲生活佛 卢胜彦)个人觉得,佛法的最后目的,无非解脱,但‘解脱’一定须要有般若智慧,这智慧又从何处来智慧就从‘定’中来。所以,每回修法,一定要入定修定成了修行者最后的究竟法门。莲生活佛说,其实手印、观想、真言,种种仪轨,都是为了禅定(入三摩地)而准备的,有了禅定(入三摩地),修法才算完整。

 

3.1  “禅定”是学佛者的必修

我们知道禅宗的参禅法门,可以从所谓的禅门公案中,获得参悟佛法的启示,然而,这纯然只是一时所得的悟境,若要有深刻的完全觉悟,一定要自己身体力行,才算证得。因为,参公案很容易流于形式,譬如:

“猜!”

“辩论!”

“想!”

“口头禅!”

就算答案正确,但,自己仍然是原来的自己,无法实践。所以一定要修“禅定”,“禅定”是很重要的。莲生活佛说:

禅定就是住心、调伏、持戒、智慧。没有定,持戒不可得;没有定,智慧不可得。清心寡欲的心定神清,心定神清才能明察秋毫,‘正见’是如此才能获得。这句话已包含‘戒、定、慧’,我告诉大家:修行一定要修禅定,心定不下来,那里会有悟境,若说有,也只是口头上说说的(口头禅),唯有能够调伏散乱的心,制心一处,才能证得真正的觉悟。

‘明心’是禅定的结果。

‘见性’是禅定的结果。

‘断烦恼’是禅定的结果。

‘了生死’是禅定的结果。

 

我们要制服散乱的心,制服放逸的粗心,制服一切累世习性,全在于‘调伏’,而‘调伏’就是‘禅定’、‘不去想’是禅定、‘住心一处’是禅定、‘看破念’是禅定。‘悟后起修’,纵然你有了悟境,但一定要修禅定才可以证得‘如来的智慧’。要断累世恶习,非‘禅定’不可。

 

又,昔日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等正觉,示现了‘四禅八定’,这是指引世人,修行的径路,一定要这样走。

初禅 ── 意念清净。

二禅 ── 清净守一,完全不移。

三禅 ── 由清净见真相。

四禅 ── 无善、无恶、无苦、无乐、寂静、无变。

如此:

才是‘所作已成’、‘智慧已了’、‘无为度世’,廓然大悟矣!‘四禅八定’是大天机!

 

“四禅八定”中的四禅者,便是指色界的四禅;八定者,是色界的四禅再加上无色界的四禅,合称八定,无色界的四禅是识无边、空无边、无所有、非想非非想。


3.2  禅定修法的诀要

学佛要入定有两个很重要的口诀

无事 —— 把所有的事不放在心才能够入定。

无心 —— 不但要无事要把行者的心通通空了才能够得到法味这时精神还本还净。

行者不为什么就是无事、无为行者没有特别的喜特别的厌恶就叫做无心。一坐下来身心一平衡没有烦恼挂心头也没有什么厌恶的也没有特别喜欢的人与事。这样子一坐一调身心宇宙法流就马上和行者融合在一起进入一片清净无为的定境里面才会显现产生光明出来。

这时候内外打破自身和宇宙之间内外融合这就是入定。以淡然无为、清净无为来行事心里很平静碰了事情顺其自然这就是自然任运之道。入定的方法众多总括而言不离”,交互使甪即是止观双运:

什么是止如何止

就是

身止 —— 跏趺坐。

语止 —— 静默。

意止 —— 于过去不思忆。于未来不思将作。于现在不作分别心无缘平等性。

行者修止第一口诀专心一致。

 

如果杂念纷起怎办

一、注视一物这是有依止

例如

点一支香注视香头的红色火光将杂念止住相续不断。

或观想本尊、法器、咒字…………

这是训练止的方法。

二、无依止自然而住观自性。

在训练止的时候有两种现象会发生。

一种是掉举”,妄念纷飞完全止不了。此时要放松身心眼下视以休息的姿态进入身心自然。

一种是昏沉”,很多人修止竟然睡着了而且打呼此时身挺直眼向上看提起精神振作些。

 

修止口诀

气平心亦平气乱心亦乱所以修气修到气自然心也就安定了,“心不散乱就是成就相。

什么是观如何修

就是

观是一种智慧。由智慧中去了解眼、耳、鼻、舌、身、意到一切法全无自性。

我非我。

念非念。

一切诸法非实有。

如梦如幻连梦幻亦是假名实不可得也。

想想人的一生。

生老病死百年大梦。

一切无所得。

于是无胜劣无分别无执着。任运坦然而住。

认定这娑婆世界只是一场游戏幻人幻境幻事幻物。

过去的不可得。

现在的不可得。

未来的不可得。

由于如此的观察密教行者不执着一切可以宽坦而住了。

莲生活佛认为

观空义。

明空义。

空性义。

也就是身体空、语言空、意念空这是大空之相。

若有升起妄念时的一字把妄念遣除之。

 

最正式的三摩地(入定)法就是行者打坐妄念皆无法插播此时有所缘的禅定修到无所缘的禅定也即是无依缘。而终极的三摩地是:

无所依缘。(无对象)

止息。  (无心)

无所执着。(无事)

3.3  禅定的旨趣

禅定的真正意义,就是离开所有的邪念,把心住于一处,定于不散乱的境界。佛教的止观,止就是,观是指,止观法门,是修定慧的法门。乃是止息妄念,观入佛果。天台宗专门以止观作为主要修行的法门,而止观的目地就是入静入静的目地就是三摩地就是不死之不二法门

 

《真佛密法》全是为了禅定,可以说是顺应禅定三摩地而生,配合在修持中的初静、静极、合一,先是用理念上的开悟,而达到后来实修实际的开悟。如是故,莲生活佛说:

禅定安住于如来之中--能够由禅定产生如来的智慧,因有了智慧才能安住于如来之中,这如来的佛慧,正是般若,有了般若,便得等觉、妙觉。

 

而在《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的坐禅第五之中,更有提到修持禅定法门的深奥微妙之处:

此门坐禅,元不着心,亦不着净,亦不是不动。若言着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着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

略译如下:

坐禅的法门,原是无挂碍于心的,也不需要执着是否清净,亦不是指不动的意思。若然说是要看守着这个心,哪一个才是自己的心呢因为每个人起心动念时瞬间百变,由此可见,心也是幻化不实的,故此,无需为所牵挂。若然说是专注于守持清净,我们的心性本来就是清净的,却由于妄念纷飞的缘故,覆盖着自身的真如佛性。假若一切颠倒妄想的念头没有了,便会知晓我们的自性,本来就是清净。

 

 

思考题:

1.   为何要修禅定

2.   什么是禅定的旨趣 


 

参考文献

006「四禅八定」顿发神通,收入《197天机大公开》,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url.cc/ed9oLx2023913日)。

 

023四禅八定是共修,收入《191诸天的阶梯》,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url.cc/8NyV0X2023913日)。

 

024我解释四禅,收入《261定中之定》,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url.cc/Ry6oWr 2023913日)。

 

041能不能不修「禅定」,收入《196  清凉的书笺》,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url.cc/GKdY4Z2023913日)。

 

060入三摩地的口诀(一),收入《632新虹光大成就(五)》,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728&bookmark=c0602023913日)。

 

第三章 何谓真佛密法(五)入三摩地,取自:真佛宗全球资讯网,https://www.tbsn.org/means/detail/17822023913日)。

 

卢胜彦021 细说入三摩地法,收入《063  真佛秘中秘》,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url.cc/0ZDeZb2023913日)。

 

卢胜彦〈040第四十章:止与观〉,收入《275解脱道口诀》,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312&bookmark=c0402022428日)。

 

坐禅第五,收入《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取自:CBETA汉文大藏经,https://tripitaka.cbeta.org/ko/T48n2008_00120239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