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音雅乐-1T
第一章 乐理章程 1
第一节 乐理简介–什么是音乐
我们都知道空气流动会形成(风),那么(声音)呢?声音是怎么形成的?
是的,物体的振动就会产生(声音),有规则又和谐的振动就会产生(乐音),悦耳的声音,像是钢琴,小提琴,歌曲等等,不规则又不和谐的音则称之为(噪音),像是汽车声,喇叭声,甚至有人将拿捏不好的鼓声也列入躁音里面。
那么什么又是音乐呢?音乐是一种声音结合起来的艺术,把一些旋律性的元素结合,制作成一个曲子,就叫音乐。音乐是国际的共通语言,是人类心中对和谐、节奏感、音色的共识,所以无论是哪一国的音乐,听了都会让我们产生共鸣,而跟着旋律上下摆动,音乐同时也反应出了人类的生活和情感,打从有声音之始,音乐便是最接近人心的一种表达方式,而且极其优美,而相对的比起语言和文字,音乐的感染力及表达力甚至超越语言和文字,因为音乐可以与各种感官链接,如听觉,视觉等,除了感受声音外,还能感受律动感,平静,放松等等的涵义。
随着音乐的出现,乐理也就顺理成章的跟着产生了,学习音乐一定要懂得乐理吗?
如果不然,又要如何的把一些元素组合起来?又是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把一个曲子表达出来?乐理按照字面上的解释,就是音乐的理论,是音乐形成的道理,用科学化、逻辑化的方式去把一首曲子给介绍出来,学习乐理首先要克服的是自己恐惧的心理,以为那是艰难又生涩的东西,相反的,当你学会乐理后,可以看懂作曲者的思想,还可以自己自由的创作,真正的溶入在音乐的世界里,岂不善哉?这也是我们开这堂课的目的,除了我们学会唱用师尊的诗词所作成的歌曲外,更进一步的进入歌词的意境,以及作曲者在创作这首歌时的思惟。
音乐的发展史在各个地方都已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了,我们现在所沿用的五线谱是源自于西方,所以我们便简单综合性的来介绍一下西洋的音乐史:
西方音乐史的起源,要追溯至:
- 15世纪的文艺复兴(Renaissance 公元1400-1600)。
- 到18世纪中期的巴洛克音乐(公元1600-1750),产生了“音乐之父”巴哈。
- 到古典主义音乐(公元1750-1820),代表性的音乐家有海登、莫扎特(音乐神童)、贝多芬(乐圣)、舒伯特(歌曲之王)等,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就是在这个时期所发展出来的伟大作品,尤其是奏鸣曲式,它演变成了后来乐器作品的应用模式。
- 到浪漫主义音乐(公元1813-1914),代表性的人物有舒曼、肖邦等,这时的音乐变的更具表达力和情感化。
- 20及21世纪音乐(公元1901-现在),这时的音乐出现了一个革命,在音乐的风格和形式上都带来了新的自由和广泛的实验,挑战过去时期的音乐规则。
- 总结的说,音乐就是用和谐规则的声音,将人们生活各方面的点滴以及情感,用艺术化,逻辑化的方式,制作出优美的旋律,扣人心弦,令人感动的曲子。
音乐表达的方式有唱名、音名、简谱名:
唱名就是我们“唱歌时的名称”,譬如说:
Do Re Mi Fa So La Ti
音名就是一个“音符的代表名字” (以下红色部分),譬如说:
( Do Re Mi Fa So La Ti )
C D E F G A B
另外一个就是简谱名 (以下绿色部分),譬如说:
( Do Re Mi Fa So La Ti )
1 2 3 4 5 6 7
简谱目前在正统性和学术性上的地位虽不及五线谱,但是在科学日进千里的当下,数字取代了传统的认知形式,音乐的制作方式也搬上了计算机,计算机的编曲让一首歌的感觉更富层次更具体更多元化,也更“电子”化,意思是说,现在的人可以不会乐理,不会看五线谱而编出一首属于自己的歌,这是否意味着有一天数字化的简谱也会将五线谱取而代之,成为正统?这个可能性不是没有的,但在我们尚沉浸于研究乐理的这时,我们看到的不只是音乐的语言,我们更看到了一位作曲者的感情跃然于纸上,这恐怕不是冷冷的数字电子所能取而代之的!
在课堂的尾声,预留了几分钟时间,让大家学习如何读谱!
思考题:
1. 什么是音乐?
2. 什么又是乐理?
3. 音乐的表达方式有那几种?
参考文献
〈音乐:情感的表达与沟通方式〉,取自:中国音乐网,http://www.chnmusic.cn/yybk/2016/1027/3696.html(2024年1月25日)。
〈音乐是另一种语言的表达〉,https://vocus.cc/article/61ff48aefd89780001506440(2024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