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礼仪

第二章 对死亡的认知

一节 临终的现象


 

1.1  中阴的概念及种类

这个世界上每个生命都离不开轮回,离不开生死。任何人害怕面临死亡,同时许多人也往往认为死亡后,是真的死去了,根本没有灵魂的存在或者轮回的规律,其实不然,生死仅是轮回中的一个过程。每一个人在人间,都是由于业力牵扯的缘由,当生命在人间终结,即表示已经降临,也象征着一个生命周期的结束。假若人们仍然摆脱不了六道的生死流转,便将会有另一个新的生命周期出现,再一次经历的过程,如此不断地如车轮辗转重复着,这就是佛教所说的六道轮回现象,轮回的规律是真实而有的。

 

那么在人体里除了肉身,也有中阴所形成的一个生命体。中阴就是所谓的灵魂,又称为意生身,即为意念所形成的一个非常微细的频波。中阴分为四种中阴,分别是生处中阴、临终中阴、实相中阴、投生中阴。在生处中阴阶段,又可再细分为禅定中阴和梦里中阴。

 

每个人将会经历以上所述的中阴阶段,只不过每个人经历过程的时间长短不同。我们要如何才能自主我们的中阴,并能够脱离轮回、往生净土呢首要是先行理解各种中阴的定义。

 

1.2  生处中阴

生处中阴是指灵魂从入胎至死亡这段时期的生命阶段。中阴或灵魂一般会与死亡有关,但中阴并不意味着人死亡后才有中阴,人除了肉身之外,本身也有意念所形成的灵魂,灵魂与肉身并同时存在,只是由于肉身强烈的感官觉知,如眼、耳、鼻、舌、身等的作用力,遮蔽了内在灵魂的觉受而已,灵性依然是存在的。这表示灵魂仍在肉身之内,尚未能得以解脱,于是称之为生处中阴。

 

在生处中阴里也包含了梦里中阴和禅定中阴。在睡觉的时候也有中阴出现的现象,而会禅定的修行者,在禅定的时候也会有中阴出现的现象。于是若能懂得利用此宝贵的生命去修行、禅定,以后面临死亡时,便能一心不乱,认取光明,自主生死。

 

1.2.1  梦里中阴

梦里中阴是指入睡至醒来的阶段,包含入睡后所产生的梦或者肉身的所有心灵活动。莲生活佛曾言道,修行的时候不分何时何处,睡觉的时候也能修行,也能与本尊相应合一。睡觉的时候把本尊观在心中,顿时自己化为本尊,睡在本尊的光明里,在梦中以本尊之身去游行、行事。修行者也应该能够在自己的梦里自主,遇到噩梦时,能记起持根本上师或本尊心咒,这可是非常重要的修行。 

 

1.2.2  禅定中阴

禅定中阴是指禅定之中所生的意境。很多人以为禅定所生的意境是证悟的觉受,其实不是。修行禅定是为了使自己能处在安定、清净无染的觉性之中。当拥有具足的定力,便能开启智慧,拥有智慧便能获得真实的法味。绝对不可执著于禅定中的意境,所谓的大乐、空性只是应境而产生,不能执著。

 

1.3  临终中阴

生处中阴的阶段一结束,表示临终中阴的阶段已开始。临终中阴是指临终者在弥留或昏迷阶段开始,直到肉体死亡之后大约8小时,灵魂还没脱离肉体阶段,这段时间,我们称之为临终中阴。此时临终者正经历外分解与内分解的阶段,等到灵魂真正离开肉体时,才算是真正的死亡。这时,中阴将会到了另一个的阶段——实相中阴。

 

一般人在生病时会很无助,濒临死亡时更痛苦。莲生活佛言道:死亡过程中要经历,睡眠、出神、脱离血肉之躯、本有的清净出现,中阴身的境相出现,六道轮回投生转世境相出现、转世。这些漫长和痛苦的过程,若没有修行会有更可怕的感受。因为当病人进入弥留阶段,将经历外分解的过程,并且会产生三种痛苦:身体的痛苦、心情的难舍之苦、灵性的幻境之苦。身体的痛苦:犹如是病苦;心情的难舍之苦:如病人尚未准备好离开亲人、离开世间所拥有的一切,甚至将面临一个人孤单地走向不可知的未来,心中几许烦恼、恐惧和痛苦;而灵性的幻境之苦:譬如四大元素的分解产生的幻境,病人会陷入类似于噩梦的状况。

 

1.3.1  外分解

人的生命开始是结合父母亲的明点与宇宙地水火风的元素而来,于是当生命结束时,也应当将自身的地水火风及红白明点归还宇宙。外分解正是身体地水火风的元素,在弥留时将一层一层地消失,归还虚空。首先“地”的元素指皮肤、骨骼及全身的传导神经。地在分解时,会感觉进入类似于地震般崩裂的状态,一直往下掉,往下坠落的状态,无法停止。此时,病人的神经失去了功能,无法使用肢体做任何互动。

 

接着“水”的元素指全身的血液、尿液、汗水、泪水、鼻涕,甚至全身的分泌物。水在分解时,在幻境中感觉进入洪水、海啸一般非常恐怖的状态。病人血液逐渐凝结,也会渗出薄薄的汗水,有时眼角流泪,那不一定是悲伤,而是水元素在分解的现象。

 

“火”的元素指身体的温度。病人在幻境中感觉进入熊烈的大火中。于是病人嘴巴会干裂,身体温度将渐渐降低并消失。最后“风”的元素是指呼吸。风元素在分解时,感觉进入急速的大风之中。病人的呼吸结构发生变化,渐渐地变慢、不稳定直到呼吸停止。这时肉体虽然已死亡,但灵识还没离开肉体,所以还不算真正的死亡。

 

1.3.2  内分解

内分解是肉体死亡之后,灵魂要离开肉体的过程。当灵魂要离开肉体时,来自母亲的红菩提是红色光由密轮升起,之后消失;来自父亲的白菩提是白色光由上方下降至心轮,之后消失。父母亲的红白明点交会在心轮成为黑色的明点,此时一剎那佛性自显,也就是所谓心轮的根本净光。若亡者能安住在心轮的根本净光,进入甚深禅定,此时自身升起的子净光与宇宙的母净光合一,便达到中阴成佛的境界。只是对一般人而言,分解时显现的种种幻相,会促使人们感觉恐慌的缘故,令心无法安定,于是,很多人往往会错失了这宝贵的机会。

 

第二次机会是虽然升起了意念,也就是升起了中阴,往生者在每一个意念中,要忆持住本尊的念头,念念观想本尊,中阴身便可以直接进入本尊的净土,这便是报身成就,或称为中阴成就。但报身成就的难度也很高,因为亡者要在每一个念头里保持住本尊的念头,而很多人也不知如何安住无念的道理,故此,亦每多错过了这第二次的机会。

 

当亡者无法进入甚深禅定,无法认取心轮的根本净光,也无法念念与本尊合一,于是中阴便由足部的位置升起作为一个开始,并且在每个脉轮之处产生幻境,而脉轮将会变成我们自身业障的判决。因为按照佛所说的,做任何事情,有一种叫做有记,它会把你所做的事情,在你人生的过程当中记录下来,并存记于每个脉轮之中。故而在临终中阴的阶段里,不知不觉之间便形成了自身轮回境界的判决,譬如在《大佛顶首楞严经》所说的:“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在这过程之中,中阴会先从脚底升起,若足部有过失,中阴将从这里离开肉体。脚底过关了便上生殖轮或密轮,若情欲太重,这一关会是很难过的。若密轮过了便往上到脐轮,生前口腹之欲过强的话,便会卡在这里。脐轮过了的话便升到心轮,心轮也是非常难过的轮脉,因为一切的起心动念皆来自于。再从心轮的位置升至喉轮,一切的口业便是于此轮脉所造成的了。若喉轮过关以后,中阴便会往上到达头部眉心轮及顶轮(顶窍)的位置。总而言之,中阴全凭着在世时所作的业力与功德力,来决定临终时从那个轮脉的位置来离开肉身,而判断其往生何处,在这个时候,肉身才算是完全的死亡。

 

1.4  小结

上文叙说了临终过程,使人们深入认识了中阴的境况,希望可以降低他们面对死亡的恐惧、恐慌和烦恼,面对外分解的地震、海啸、大火、狂风时,当念头惶恐,心里的紧张都会导致产生更可怕的幻相。内分解的轮脉是因生前的业障而产生的幻境,使人迷乱,而失去正念。因此平时我们更要懂得修行,消除业障,锻炼精修一心不乱的状态,为临终的时刻做好充裕的准备,也让自己有机会认取净光,达成成就。俗话说得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临终时,一定要安住心念,持根本上师或本尊心咒,放下执著,超越轮回,跟随佛的大光明,往生佛国。

 

 

思考题:

1.     是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外分解阶段

2.     人的生命是结合了哪些因素

3.     为何面临死亡时要一心不乱


 

参考文献

001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收入《678人生最大的一件事——临终关怀黄金八小时》,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638&bookmark=c0012019123日)。

 

《楞严经直指 1卷》,取自:CBETA汉文大藏经,http://tripitaka.cbeta.org/X14n0291_0012022520日)。

 

莲生活佛卢胜彦主持彩虹雷藏寺「大幻化网金刚护摩大法会」暨《道果》第416讲开示,取自:真佛报https://tbnewshq.org/epaper_detail1691.htm2022520日)。

 

卢胜彦〈006“了生死”的大事〉,收入《254至尊的开悟》,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505&bookmark=c0062019123日)。

 

卢胜彦〈015密教明光〉,收入《163度过生死的大海》,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363&bookmark=c01520191130日)。

 

卢胜彦〈017最后的一刻〉,收入《177见神见鬼记》,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065&bookmark=c0172019124日)。

 

卢胜彦〈018鬼吓鬼〉,收入《163度过生死的大海》,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363&bookmark=c01820191130日)。

 

卢胜彦〈029度过生死的大海〉,收入《163度过生死大海》,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363&bookmark-c029201911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