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礼仪
第三章 临终者需知
第四节 如何舍弃一切,一心不乱念佛持咒
4.1 修行的智慧
倘若要真正舍弃世间的一切幻有,就要以自身本有的智慧来勘破世情,从佛陀所教的真理而深入解悟: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代表着世事的无常、无我和最终归于空寂;四圣谛就是说出四种的真理,“苦谛”是说明世间是生死流转的苦果,“集谛” 说出业障与烦恼是苦恼的根源,“灭谛”是向众生解说如何解脱和证得出世间的果,“道谛” 就是指引众生离苦、通往涅盘的道路。
其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世间所显现的幻象,了解众生的烦恼与痛苦的根源,既知一切的世事皆是虚有和幻化,就会自然而然产生了出离之心,依止着佛法来修行,放下无始以来的我执和妄念,舍弃执迷幻有的“我”心,当到达“无我”的心境之时,自会明白世间万物存有的真实相,原来不是由你来决定“拥有”和“舍弃”的,而是一切皆由不得你来选择,这全都是宇宙万物生命的自然法则:生带不来、死带不去。
在《佛说四十二章经》里有云:“佛言:吾视王侯之位,如过隙尘。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纨素之服,如敝帛。视大千界,如一诃子。视阿耨池水,如涂足油。视方便门,如化宝聚。视无上乘,如梦金帛。视佛道,如眼前华。视禅定,如须弥柱。视涅盘,如昼夕寤。视倒正,如六龙舞。视平等,如一真地。视兴化,如四时木。”
以上这段经文,就是佛陀以正觉者的慧眼,说出衪观察世间及出世间法,都是有如幻化的景象,没有一个是实质的东西,藉以教导众生不要去贪爱和执著,从而能舍弃一切的幻相:
“我(佛陀)看待王侯之位,如同穿过缝隙的细小微尘;看待黄金碧玉之宝物,如同被人丢弃的瓦砾;看待上等丝绸锦缎的衣服,如同遮蔽身体的粗布;看待三千大千世界,如同一粒细小的诃子(果实);看待阿耨达湖的圣水,如同涂抹脚踝的油;看待一切方便的法门,如同幻化的聚宝库;看待无上的佛法,如同梦里拥有的金帛;看待诸佛的妙觉之道,如同病人眼前的空花;看待襌定的境界,如同须弥山那无形的柱子;看待不生不灭的涅盘,如同日与夜都是清醒着的觉者;看待颠倒与正见,如同六条空中盘旋的飞龙;看待平等之道,如同一片无有高下的一真地;看待佛法度化众生的兴与衰,都是随缘说法,度化因缘尽了,便入涅盘,如同春夏秋冬的树木,随着时序而变迁,由兴盛直至腐朽,自然地不断循环,实在是没有什么好执著的。”
莲生活佛说:“我们都知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世俗之物是‘无常’的,就算富豪也只是一时,就算高官也只是一时,就算名人也只是一时,就算美色也只是一时,全部都是一时而已。修行人了知一切‘无常’,不会去贪执,不会舍不得布施,应该要自然来、自然去;来就来、去就去。一切世俗美好,不放在心中。如此,就是‘无念’之行,‘无念’之行,就是‘般若行’也。”
莲生活佛又说,“大凡熟知哲理的人都会承认,人生‘苦多于乐’,因循苟且,虚生浪死,人生时光,五欲横流,人们怎可以不思,死亡很快就会降临?死亡是迟早的事,太多太多的人,尽做些毫无意义的事,实在太浪费,太无聊,太可惜。佛陀认为,众生并没有珍惜人生的时光,而是将金钱摆在第一位,追求欲望的满足,并且认定多年的肉身就是‘我’,甚至认为人生就是一切,这是错误的观念。根据佛陀说法的义理,生而为人很不简单的,是难得修行的机会,因为《楞伽经》说的很明白,人可以依自己的努力精进,由‘心识转为根本智’,得到究竟的解脱及究竟的菩提,得到等觉的佛位。所以,《般若心经》才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无上咒、是大明咒、是大神咒、是无等等咒。也即是说,生为一个人,决定精进修行而到达彼岸,才是人生最有意义的大事。”
4.2 “一心不乱”的要诀
莲生活佛教导我们:“生即是死的开端,死亦是生的开端,生死有不稳定性,众生唯有修行证果才可以‘永生’及‘不朽’,意即是修行证果往生佛国净土莲花化生,才能脱离六道轮回。‘修行’全在于明白一般凡夫的错误思想及见闻觉知,去除行为上的虚妄造下来的业障,让真正的实相现了出来,一个人的身、口、意完全摆脱业障的纠缠不休,业障消除的时候,实相正智的光明才显现了出来;当身、口、意清净之时,烦恼才会真正的断灭,心识才是如来藏的真我、真心、真如、真佛,这才是法身,大圆满的境界。我(莲生活佛)反反复覆的教导,是说明,每一个人都有的佛性(真实如来藏),都是具足的,密教不是告诉你,你就是佛吗?在中阴身中的正智,亦是如此,不用恐惧一切外相,一念不生、一心不乱最重要,离见闻觉知心,清净的明光于焉出现了,正如一盏佛灯点燃一样,此种自性力,本来面目,是由根本上师莲生活佛卢胜彦的传承,大圆满的传给了真佛宗的弟子们,这个就是如来藏的正智。”
明白了当中的法理,我们便不会再贪恋或留恋世俗,而生起了出离之意,自然便会放下和舍弃一切的妄念和妄想,一心不乱地持咒念佛。而在临终时决定是否得以往生佛国净土的重点,就是在于能放下一切,知一切现象皆是虚幻,而一心不乱的持咒念佛,和在“中阴身”的时刻,懂得如何融入佛菩萨的明光为切要。什么才是一心不乱?莲生活佛告诉了我们,把念头抓住,就是一心不乱;把念头集中起来,只是求往生,希望能够往生佛国,只要学会了摄念,就会一心不乱。
在《阿弥陀佛经》里,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说,只要信仰这个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愿意往生这个净土,按照经典的方法去修持,就可以往生。这个修行的方法,就是持名、念佛,你持祂的名,念这个佛号就可以往生,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一心不乱。无论是修持密教或净土法门,“摄念”都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一心”是非常重要,能不能往生,就在于往生者的念头能不能静下来,倘若密教的修行未达致成就,行者尚不能自主生死,但在往生时能收心于一正念,世尊阿弥陀佛便会现前,与你合而为一,往生西方净土去。故此,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佛说的方便法门,去到那里,最终一定可以成佛。
思考题:
1. 以你的见解,试说出怎样才是众生能舍弃、放下一切的成因?
2. 如何能达致“一心不乱”?
参考文献
〈001 念佛、摄念与往生〉,收入《655 活佛之歌(四)》,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667&bookmark=c001(2020年8月5日)。
〈004 临终者应有的认识〉,收入《678 人生最大的一件事 》,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688&bookmark=c004(2020年8月5日)。
〈佛说四十二章经注 第1卷〉,取自:CBETA 汉文大藏经,http://tripitaka.cbeta.org/X37n0669_001(2020年8月5日)。
卢胜彦〈005 不要虚度人生〉,收入《163 度过生死的大海》,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124&bookmark=c005(2020年8月5日)。
卢胜彦〈024 贪恋世俗〉,收入《214 瑜伽士的宝剑》,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465&bookmark=c024(2020年8月5日)。
卢胜彦〈027 莲花行者对中阴身的正智〉,收入《163 度过生死的大海》,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124&bookmark=c027(2020年8月5日)。
〈四圣谛〉,取自:一行佛学辞典,http://buddhaspace.org/dict/index.php?keyword=%E5%9B%9B%E8%81%96%E8%AB%A6&selecthistory=(2020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