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佛密法–1T
第五章 真佛密法的实修与应用
第四节 把日常生活化为修行
4.0 前言
瑜伽(YOGA)在印度梵文本义乃是“相应”之意,因此在瑜伽的修行之中,很多也是属于自然化的,也就是在行者的日常生活之中,都必须要很自然化的去修行,这样才比较符合于瑜伽的修行。在修行当中,必须不要刻意,也就是说,行者你平时训练有素的话,就变成一种非常自然而然,不是刻意去做的,这才是真正把生活跟修行融合在一起。
4.1 转化生活为修行
(1) 食的修行
行者平常饮食,包含肉类、植物、矿物,都是有生命灵性的,故宜先超度该等食物、再供养诸佛菩萨及 护法、以感恩之心受用。再进一层次的修行,以自身甘露为食,例如神水法。再上一层次到修气,以气为食以养有形的肉身。
(2) 衣的修行
行者平常穿衣前,结印念金刚手菩萨真言(披甲护身咒),观想衣服变成甲胄结界。再进一层次的修气及修拙火,最后修出拙火和清净光明,这层围绕着行者的拙火及光明,才是真正的衣。
(3) 语的修行
行者要慎言,要以柔软、随顺、善良、真实的语言待人接物。沉默能让能量流动,尽量不说一切无聊的话。破誓戒的话,更是一句也不可说。当行者修至心真正清净时,说话就是真言咒语。
(4) 身的修行
行者要对坛城、尽虚空做大礼拜;对寺、塔、坛城、绕行礼拜。如此能渐渐净化行者的身体。身达到宁静、安住,这是身清净。
(5) 意的修行
行者常行禅修,渐次进入大乐、清净、光明、空性的觉受,最后生起大圆满的觉受。此时,行者行往坐卧,皆在禅修之中。禅修就是意修行。
(6) 法的修行
行者要以实修去悟法,专一地依次第:修加行法、上师相应法、本尊法、气、脉、明点法、无漏法、拙火法、明点法、金刚法、无上密法、大圆满法。如此依法修行,守护誓戒教义。一一去证验契悟,这悟就是法。
(7) 利他的修行
行者要以利益众生为第一,仁民爱物。并依止大乘发菩提心、修行无我,不是只顾自己,而是利益他人,帮助他人。
(8) 大悲的修行
行者要存大悲心,视仇人如同父母长辈,爱众生如同自己。
视一切世俗的东西,例如:房子、汽车、金银珠宝、金钱如同粪士。要众善奉行,去帮助、布施他人。能舍一切世俗,就是大悲。
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都是修行,吃饭修供养法,睡觉修眠光法,运动、工作、做法务、持咒、念经都是修行。日常生活若能专一,依照佛性去做事,就是修行。
食瑜伽:
也即是吃饭瑜伽。吃饭瑜伽,就是把自己先变成本尊,再把供品加持了以后,供养所有佛菩萨、诸天、六道众生以后你再吃,这就是食瑜伽。
浴瑜伽:
洗澡的时候,把莲蓬里的水,观想成为大悲咒水,加持念大悲咒,然后才沐浴,这是沐浴瑜伽。另外,还有很多沐浴瑜伽的方法,这是属于消业障的方法,只要把水观成大悲咒水、持咒,然后沐浴,这就是浴瑜伽。
眠瑜伽:
就是睡眠瑜伽。大手印法里有眠光法,这就是眠瑜伽。睡眠瑜伽,最主要是睡在自性里面。真正的睡眠叫做睡眠瑜伽,就是生活跟修行完全打成一片,自然而然的修行方法。
睡觉时可修光明法,在睡前要观行者身上光明放射,然后就睡在光明之中,把行者的床先观想成一朵莲花,行者卧在这朵莲花之中,而且行者要祈求本尊和上师的加持及持咒,要观想行者的喉咙放红色的光,把行者套住做为结界,这是在睡眠之前修法,使行者的睡眠一直延续到清醒,这是修眠光法。
行者假如在做梦就必须要修知梦,就是知道行者在做梦,跟着梦走没有关系,但是在梦中遇到不好事情时,要临崖勒马。平时在白天时都知道做善事,但在梦中有时没办法克制,所以行者不但要知梦,还要能在梦中克制自己,即在梦中还是和醒着时完全一样,这种状况就是在修梦,不但睡觉时修光明,睡在光明莲花之中,行者在梦中也能修行,这是第二阶段。
休息的瑜伽:
行者假如在上座修法当中,非常的疲劳,要休息一下。甚至于下座的时候,修法跟修法之间,都可以做休息的瑜伽。休息的瑜伽是卓米译师本身所传下来的。卓米译师当时的弟子,当中就有白教祖师玛尔巴,甚至于黄教祖师,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得到卓米译师本身的教导。
工作的瑜伽:
工作时也一样可以修行,在密教有一个很简单的观想,就是先把自己在剎那之间变成本尊,如你的本尊是观世音菩萨,行者时时在工作当中,把自己变成观世音菩萨,一边工作也可一边持咒,意念在观世音菩萨,且在心中持祂的心咒,这也是在修行。这样持续下去,就等于本尊在持心咒并且做事情,所以工作当中也可以修行。
4.3 小结
把生活修行融成一片,是一种自然化的修行。所以,真正能够懂得修行的行者,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就是生活,完全没有刻意,完全是自然的。
真佛宗弟子们修法,千万勿一天到晚躲在密坛中,从早到晚,从晚到早,不眠不休的修持。居士修法,一天只要五十分钟,平时也要与一般人一样,上班的上班,读书的读书,不可让一般人觉得怪异的,也就是我们除了日常生活之外,再加上了50分钟的修法学佛。如此而已。
佛性本身是活的,不要执着于法,若不动不起,整日坐在林中,如此执着于法就成颠狂。要应用佛法,而不要执着于观心法门、观照法门,或执着于顿悟、渐悟,佛法最究竟就是没有佛法。只要见证佛性,依佛性融入行住坐卧中,就是修行。人若为顿根则用渐修,利根则用顿契,见着了佛性,即无差别。因此可以说无论是渐修或顿修,都为外相的假名,见证佛性才是真。
思考题:
1. 如何是日常生活的修行?
2. 为何要修知梦?
3. 何谓自然修行?
参考文献
〈032 生活即是修行〉,收入《604 虹光大成就(七)》,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749&bookmark=c032(2022年4月28日)。
〈098 日常生活的瑜伽修行〉,收入《605 虹光大成就(五)》,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717&bookmark=c098(2022年4月28日)。
卢胜彦〈007 瑜伽士的宝剑〉,收入《214 瑜伽士的宝剑》,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465&bookmark=c007(2022年4月28日)。
卢胜彦〈035 莲生活佛答客问(五)〉,收入《063 真佛秘中秘》,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33&bookmark=c035(2022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