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禮儀-1
第二章 對死亡的認知
第六節 信者與無信者死亡後的區別

6.1  生死的真實相

在《雜譬喻經第二卷》裡,有一段關於佛陀度化一個悲傷老婦人的典故:記述了佛陀承諾一名因喪子之痛、意欲輕生的老婦人,若能求得別家的“不死家火”,當以佛力令其子復生的故事。最終老婦人到處遍求不得,便還佛所,佛告老母:“天地開闢以來,無生不終之者,生者求活亦復可憙,母何迷索隨子死”文意解釋就是說,“天下間從來沒有不死的人,尚在人世求活者也是喜事,老婦人為何心生迷惘,要隨亡子的早逝而尋死呢”老婦人聽過後,便頓時心開意解,悟世間諸行無常之理。藉由這個經典裡的故事,我們可以得知,佛陀是要告誡我們:“世間上有不死之人嗎在哪裡

 

然而,死亡既是生命週期裡一個必然的歷程,或許人們的心中還有疑問,有宗教信仰的人,和沒有宗教信仰的人相較,死後的世界會是一樣的嗎蓮生活佛這樣的告訴我們:不論你有沒有宗教信仰,每一個人都有他的靈識(靈魂),死後一樣都會進入另一個世界。無論是何種的信仰,行善昇天、行惡墮落,冥冥之中的因果報應,是絲毫不爽的,六道輪迴便是在其中。基督教講天堂、地獄,正是六道其中的二道!對於平日有修持佛法的人,死亡將是一種解脫,是通往快樂、恬適、安詳與喜悅的一把鎖鑰;甚至是一個修善之人,不必有任何的信仰,也是會轉生天界、或在有福報之處投生。反之,對於生平未能修善之人,死亡可能是很可怕的,因為,他(她)將隨著惡業墮入悽慘的世界。而按照佛陀所說,除非生前是有修行,否則人們很難超越輪迴轉世之苦。

 

6.2  信佛與不信佛者死亡後的差別

依據佛教的教義來說,輪迴是一個生命不斷經歷生死的過程,當人死去以後,靈魂就會離開人的軀體,然後經歷所謂“中陰身”的過程後,再投入另一個新的生命體內,可能會是再度為人、或是動物、鬼、神,該新生命體依循著亡者生前所作之善、惡業的因果報應。《法華經方便品》內說:“以諸欲因緣,墜墮三惡道,輪迴六趣中,備受諸苦毒。”就是指出一切的眾生都是受到業力的牽纏、流轉在生死的輪迴限制之中。


真正奉行佛陀教義的眾生,由於生前深信因果、一心向佛,遵守佛教中的五戒、十善,活著的時候已是能認知生死輪迴,及具備有修行的資糧,只待命終之時往生佛國,成就佛陀教法中各種不同的果位。在死亡後的“中陰身”階段之時,能夠辨識佛菩薩接引往生的明光,成熟地融入而得解脫;相反地,無信仰者在臨終之時,因為生前沒有聽聞佛法、未思、未修,並沒有轉世觀念、往生觀念、及中陰觀念,故此,亡者根本不知另外還有其他的境界,死後會在如夢幻般的中陰境界裡流連,時至便隨著自己的業報,投生六道輪迴而去。

 

蓮生活佛在論及“中陰聞教得度”之時,曾經提及到:“密教中陰聞教得度,是蓮華生大士一般信眾意識內容的境相,可說是紅教的境相,據我所知,境相應該各個不一,不會是每個眾生都一樣的。人心如中陰身,刹那刹那變化,種子種的是什麼,就長什麽!蓮華生大士的信徒,是有喜樂部及忿怒部諸尊的現身。至於基督徒、回教徒、印度教徒、道教徒的中陰身,自然產生不同的差異。”

 

而唯物論者(無信者)在中陰身之時,會看到怎樣的境相按照蓮生活佛所說的:“什麼景象皆無,消極的掉入空洞之中,但也依照他業報,如入洪流水中,六道輪迴而去,一點救度也無,這就是唯物論者的悲哀!”

 

故此,我們可以從蓮生活佛的教示之中,得知唯物論者在中陰身的境況裡,並無審判及地獄相的變現,但是,六道輪迴卻純然是業報,不管唯物或是唯心;縱使他生前並沒有因果報應之想,善業、惡業的種子依然會開花結果,就像現代人說,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又,要怎麼收成,就要怎麼栽!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裡有云:“爾時,地藏菩薩白聖母言,南閻浮提,罪報名號如是,若有眾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出佛身血,毁謗三寶,不敬尊經,亦當墮於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侵損常住,玷污僧尼,或於伽藍內,恣行淫欲,或殺或害,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偽作沙門,心非沙門,破用常住,欺誑白衣,違背戒律,種種造惡,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偷竊常住,財物穀米,飲食衣服,乃至一物不與取者,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經文中所述說的,就是闡釋著眾生在於造什麼的因,就會得出什麼的果,和什麼“信與不信”是毫無關係的,在死後“中陰身”的境況裡,大凡出現佛、神、鬼魅、天堂、地獄等等的景象,都是出於眾生的意識形態,人人不一,純粹是身、口、意業的問題。而唯物論者,雖說是什麼也不信,但是他種下什麼的種子,也一樣長出什麼的瓜、什麽的豆,無論是信者與無信者,都是隨著自己的意識而生,這就是中陰身境相裡的各各差異和區別。

 

 

思考題:

1.     信與無信者死亡後,所經歷的境況會是一樣嗎有何區別

2.     唯物論者(無信者)死後中陰身的階段裡,會否有審判境相而進入輪迴嗎



參考文獻

001 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收入《678臨終關懷黃金八小時》,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688&bookmark=c0012020101日)。

 

輪迴,取自:教育雲線上字典,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8%BC%AA%E8%BF%B42020101日)。

 

盧勝彥012修行的資糧,《163 度過生死的大海》,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124&bookmark=c0122020101日)。

 

盧勝彥028境相的差異,《163 度過生死的大海》,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124&bookmark=c0282020101日)。

 

《雜譬喻經 2卷》,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tripitaka.cbeta.org/T04n0205_00220201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