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什麼是“臨終關懷”
臨終關懷(HOSPICE CARE)這個詞彙,在現今醫學上的解釋來說,並不是一種治癒的療法,而是一種專注在病患者臨近逝世前的護理服務,純粹以減輕症狀所引致的痛苦、延緩疾病的惡化情況,為主要目標的療護服務。“臨終關懷”服務的歷史,最早源自於古羅馬時代,當時稱為安寧療護院(HOSPICE),用來照顧旅客和照料臨終的病人。
在中世紀時期的歐洲修道院,亦多附設有安寧療護院,給遠方前來的朝拜者、或旅行者中途歇息時入住,並且提供適當的護理和照顧。十七至十八世紀的歐洲國家,亦曾經建立如同安寧療護院的服務設施,用來照顧貧民、病人、孤兒、及臨終者,但卻不被國家和社會的權貴人士重視而未能普及。
直至到了二十世紀,英國的女醫師桑德絲(Dame Cicely Saunders),於1967年在英國倫敦近郊的地區,設立聖克里斯多福安寧院(St. Christopher’sHospice),專門照顧癌症末期臨終的病人,並開始將癌症末期病患者的療護工作,歸納入醫療系統之中,從此掀開了現代安寧療護服務的新一頁,而成為世界各地安寧緩和醫療(臨終關懷)的典範。現在,“臨終關懷”的發展不只是一套醫療的護理方案,並逐漸成為醫學上一門“研究臨終者的生理、心理發展規律”的新興學科。
“臨終關懷”的療護服務,展現了醫護職業道德上的博愛精神,主要目標是為了維護病患者的人格尊嚴、及尊重生命的價值,通過對患者實施關懷備至的全面護理,以減輕軀體和精神上所受的病苦,而使他(她)能平靜地走完生命的最終階段。護理的範疇涵蓋了以下的三個要點:
(一) 身關懷 :透過護理人員和病患者家屬的照顧來減輕病苦,不使用藥物而配以天然的健康飲食,來提升身體的能量。
(二) 心關懷 :透過與病患者交流而建立正面的理念,來減少因病情引致的恐懼不安、牽掛、抱怨等心理或情緒,令其得以心安和坦然放下憂慮,並對未來之路(往生後)充滿希望和信念。
(三) 靈性關懷 :透過與病患者溝通,使他 (她) 回顧人生再重新檢討生命的意義,通過以宗教理念的引導方式,來建立生命觀念的價值,例如:回歸天父的天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淨土等等,來圓滿“臨終關懷”的最後章程。
1.2 “臨終關懷”的真正意義
安寧緩和醫療在臨終關懷的原意上,是希望提供病人一個沒有太多痛苦的死亡,承認死亡是屬於醫療程序中的一部分,為了避免患者繼續承受病苦的折磨,依順著疾病發展的自然過程,給予合適的護理和照料,不刻意地去干擾病情後期的進度,讓病人帶著尊嚴地離開世間,這就是療護服務的崇高理念。
在佛教的教義裡,生老病死是眾生必須經過的歴程,“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中的緣起緣滅,四季交迭與生老病死所呈現的景況,就像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循環交替,猶如花開花落一樣,全然是天地間的自然規律和法則。然而,死亡並不代表生命的永久終結,而是另一個生命階段的開端,故此,生命在完結時得到尊嚴的護理固然是重要,但佛教更注重的是,病人於生死交替之際的靈性關懷和輔導。病患在臨終之時能放下執迷、心境寧靜祥和地往生,將會步向另一個更好的輪迴階級,倘若得逢善緣有大善知識(金剛上師)在旁邊循循善誘,甚至有更大的機會脫離六道輪迴的軌跡,而往生到美好的西方極樂淨土。猶如《淨土發願文》中所說:“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台,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
蓮生活佛在《度過生死的大海》文集中,指出生死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情:“真正的人生是夢幻一場,這宇宙是一種生死的法則,也是一個活活潑潑的天地,生死之間的物質、苦樂、科學、藝術……等等,全都是生命之中的點綴品而已。真正的人生實相,竟然是‘修行’與‘悟道’,‘迷者是眾生’依舊執著夢幻、‘悟者是佛’而得以出離,這是世人難以想像的,眾生要明白世間的事物,終究是空的道理。在生命歷程裡,生是死的反面,而死是生的反面,進去就是生、出來就是死,生死是一道門,死亡是有價值的,通過更深層的認知、透徹明瞭的領會,死亡會是開啟淨土之門的一把鑰匙。所以,‘臨終指要’實在太重要了。”
蓮生活佛認為,密教和顯教都有“中陰救度”的法門,兩者共同重視臨終的指要,依止的是《大日經 • 悉地出現品》裡所說的三力:“以我功德力,如來加持力,及與法界力,周遍眾生界。”
(一)自力往生(我功德力) :這是自身的修行功德,已明心見性、自主生死,自心所具的佛性已現。
(二)他力往生(如來加持力) :念佛聖號的人,就是仗著佛力往生淨土。這就是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四十八個大願,攝受信願念佛的眾生,往生西方淨土的力量,一樣不可思議。
(三)法界力往生(法界力) :這法界力,有諸佛、菩薩、金剛、護法、空行、諸天之力的綜合力量,是信願感應道交、不可思議的法力。你真信和願意蓮生活佛能接引你,你至誠念蓮花童子心咒,那法界力(法力)就產生出來,而能攝召你往生佛國淨土。
蓮生活佛在《靜聽心中的絮語》文集中,曾如此地說:“為什麼我特別重視‘臨終關懷’,因為只有這一刻的來臨,才算是榮耀,才是生命更深切的救度,我將帶領眾生度過生死的大海,臨終關懷是至要的關鍵時刻,而《度過生死的大海》這本書,就是要提示這最後的救度,這是佛菩薩及蓮華生大士的慈悲。然而大善知識也是很重要的,要在臨終者的識神出離肉身前,或識神出離肉身後,在其耳邊為他開示、喚醒、說法、勸化、警示、安慰,最重要的是引導臨終者一心不亂、無我執、念佛持咒、融入明光,要知一切現象是幻,須放下人生的一切煩惱、愛憎、財、色、名等等,及要為臨終者一一解說‘中陰法’的次序,因為‘中陰’的耳根最利之故,大善知識要講解、指示和教導,亡者中陰因心中無主,會自然地依從。‘中陰法’在法性中陰有二十一次的救度,在輪迴中陰又有二十四次的救度,共計有四十五次的救度。”
在《度過生死的大海》的文集裡,蓮生活佛勉勵弟子:“我們修持‘真佛密法’,教導 ‘臨終指要’,這即是善逝的信念,人人難以避免面對死亡的來臨,所以應該明白死亡是怎麼一回事,懂得如何面對死亡後而走入更好的境界裡,這就是:入善門、修善道、善解脫、善死亡、善菩提。我們要教示眾生,如何拔魔?如何開示?如何安慰?如何念佛?如何持咒?如何中陰聞教得度?如何光蘊遷識?這樣才能夠幫助眾生,最終可以善逝往美好的境界去,這樣才是臨終關懷的真正意義所在。”
思考題:
1. “臨終關懷”是不是人類的大愛精神在發揮作用?請申論之。
2. “臨終關懷”於宗教和醫療的層面上,意義是否不一樣?你覺得何者比較重要?
參考文獻
蔡兆勳〈臨終關懷--安寧善終〉,取自: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https://epaper.ntuh.gov.tw/health/201812/project_1.html(2020年6月15日)。
盧勝彥〈004 前世今生的宿命〉,收入《163 度過生死的大海》,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124&bookmark=c004(2020年6月15日)。
盧勝彥〈007 善逝與昇天〉,收入《163 度過生死的大海》,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124&bookmark=c007(2020年6月15日)。
盧勝彥〈033 臨終關懷之四〉,收入《163 度過生死的大海》,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124&bookmark=c033(2020年6月15日)。
盧勝彥〈077“中陰法”確實重要〉,收入《167 靜聽心中的絮語》,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367&bookmark=c077(2020年6月15日)。
盧勝彥〈083中陰法是最後的救度〉,收入《167 靜聽心中的絮語》,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367&bookmark=c083(2020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