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生死無盡的“空”門
在人生驛站的“生命禮儀”環節裡,我們可以看到生死流轉的匆匆,常聽聞的一句話:“生是從何而來、死會往何處去”,相信是古今一直困惑著眾生的心裡疑問。佛教有很多法門教導眾生勘破、放下和修行,藉此脫離生死困惑的苦道,其中,以“十二因緣法”來作為生死輪迴的演繹和見地尤其清晰,是世尊釋迦牟尼佛在於得道前後,所悟出有情眾生的生死之緣由。“十二因緣法”是緣生之法,依從著“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關聯,彼此緣起的因與果相續而無間斷,令眾生流轉於生死輪迴的大海,而難以超脫和出離。“十二因緣”分別是:
(一)無明 :過去世從無始以來,不能了知“萬法因緣起生滅,萬法本是無我、無常”的諸法實相,這就是無明。無明是與生俱有的,故稱為“無始無明”,眾生苦惱障礙的根本。
(二)行 :過去世的身、口、意所作之善或惡業,招引未來果報的力量,就是“行”。
(三)識 :即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四)名色 :“名色”本是五蘊的異名,名是指受、想、行、識的精神;色是物質上的形態,兩者都是構成有情的原素,由於托胎的初期六根未全、形體尚未完全成長,未能發揮“五蘊”的功能,故以“名色”稱之。
(五)六處 :即“六根”,指在“名色”之後,各種感覺器官和思維的功能已經俱全。
(六)觸 :指“六根”與外境的接觸,也就是根、塵、識三者和合,生起單純的知覺作用。
(七)受 :即領受,是指感覺到外境而受苦、樂等感觸的覺受作用。
(八)愛 :貪愛、染著的意思。對於接納苦、樂等的感覺,再進一步產生憎惡、愛慕的精神作用。
(九)取 :執著的意思。先是生起愛欲之心,然後逐漸積累成為執著,造就未來種種煩惱與痛苦的根源。
(十)有 :由於貪愛和欲望的放任,構成無明業力的牽纒,業力所招引的苦、樂之果報,又是相續而生的,故稱之為“有”。
(十一)生 :指由過去世所作的業力,牽引降生至未來世的果報承受。
(十二)老死:隨著生命時光的流逝,身體的生理和機能漸漸地衰退,便是“老”;最終呼吸停止、生命結束,便是“死”。
在“十二因緣法”中所呈現的:由“無明”直至“老死”的十二個階段,並非是有情的終極滅亡,“老死”只是指色身而已,眾生的業障與無明會繼續存在及同行,重覆地展開另一個新生命週期的流轉,延續生與死的循環,輾轉輪迴六道而永不會休止。
如何才能走出這道生死無盡的“空”門(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故謂為“空”)?蓮生活佛教導我們:“在這世界上,每個人都難逃生、老、病、死,無論你有再多的錢和產業,事業有再多的偉大,你的身體縱使多健康,但無常一到,什麽都是帶不走的,世間事沒有什麽是有意義的。所以,希望眾生不要浪費時光,好好珍惜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要把修行的大事忘失。”又,“任何一個人,不管身在任何的法界,都要面對死亡的來臨,沒有一個人會是例外,一切皆是必然的。因為,不入涅槃是理想,人人都要死亡,卻是事實。佛陀告訴我們,自然是一種生存的循環,生死是一個大輪迴,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是宇宙的定律法則,亦就是真理。”
蓮生活佛說:“真正的人生,確實如夢幻一場,這宇宙是一種生死的法則,卻又是活活潑潑的有情天地,在這有情的天地裡,生就是死的反面、死就是生的反面,那只是一道門,進去就是生、出來就是死。真正的人生實相,是要眾生放下執迷而‘修行’、要眾生觀破幻境而‘悟道’:迷者是眾生(財、色、名、食、睡),悟者是佛(菩提),生死只是一道門。然而,在這個生與死的階段裡,這道‘門’卻顯得非常重要,‘死亡’是有其價值性的,因為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及更透徹的領會,它將會是開啟通往淨土的一把鑰匙。”
4.2 人間是無常的幻象
佛法的教義一直是,教導眾生視世間無常、一切如幻,從而放下我執的顛倒妄想、生出離心,“無常”是指因緣起變化時,無法保持常恆不變之相,故知世事悉皆如幻。譬如《華嚴經》內裡說:
“善男子,我等證得菩薩解脫,名為:幻住。得此解脫者,見一切世界皆幻住,因緣所生故;一切眾生皆幻住,業煩惱所起故;一切世間皆幻住,無明、有、愛等輾轉緣生故;一切法皆幻住,我見等種種幻緣所生故;一切三世皆幻住,我見等顛倒智所生故;一切眾生生滅、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皆幻住,虛妄分別所生故;一切國土皆幻住,想倒、心倒、見倒無明所現故;一切聲聞、辟支佛皆幻住,智斷分別所成故;一切菩薩皆幻住,能自調伏教化眾生、諸行願法之所成就故;一切菩薩眾會、變化、調伏、諸所施為皆幻住,願智幻所成故。善男子,幻境自性不可思議。”
經文大意略述如下:“善男子,我們已是證得菩薩幻住的三昧解脫法門,看到世界一切都是如幻安住的,全是因緣所生的緣故;了知眾生的幻住,皆由累世造業、起惑的煩惱而生;世間的一切都是幻住的,是無明、有我、貪愛等因緣輾轉而生的緣故;一切法全因有我、我見等種種幻緣契合而所生起;一切三世亦因我見顛倒智慧所顯現而幻住;眾生的生滅、生老病死、憂患、苦惱都是幻住的,是由於虛妄分別產生的緣故;一切國土俱是幻住的,由諸妄想顛倒、心顛倒、見顛倒等無明所變現;一切聲聞、辟支佛都是幻住的,因為能智斷分別而成就的果位;一切的菩薩亦是幻住的,因為能自調伏教化眾生、種種行願法之所得成就;一切菩薩眾會、變化、調伏、各種施為都是幻住的,因為悲願、智慧皆知是虛幻而成就的緣故。善男子,幻境裡本來無自性,故知全是不可思議。”
蓮生活佛亦曾經如此開示:“《解深密經》裡:‘佛言,一切法之住,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也。涅槃故,不可認自性,故說無自性。計執諸法有,眾生相故有,是假名而實無也。次諸法從因緣而成者,假有而實無也。次諸法本性不可見、不可聞,無生亦無滅也。’由佛說的這句話,可知諸法如幻相,無自性,無他性,本自不然,今則無滅。我由金剛經看人生,深知一切皆實皆幻,只是眾生不解實相與幻相的道理,他們都認為人生是實相,有形有體、喜怒哀樂,有父母兄妹,有高樓大厦,這如何不真?存在是真形真相,自然是實相了。但亦有一些人認為,人生如同一場夢幻泡影,只是這種夢稍做得長久一些而已,人生百歲古來稀,數拾寒暑一轉瞬間就過去了,從幼年至老年,眼一閉一睜也就到了,到了日落西山之時,回想人生豈不是一場空無所有的‘春秋大夢’,空山風雨中,長埋青草地,生命就此而了結,如何不是幻相呢!所以我說,‘迷者’認人生為實相,‘悟者’認人生為幻相。”
4.3 結語
“生命禮儀”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禮節,應對著尊重生命旅程的必然流轉與消逝的終結。然而,在這個令人傷感又無奈的禮儀背後,我們是不是更應該去勘破人間的生死,和把握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以尋求怎樣去“度過生死的大海”之道呢?正如蓮生活佛所言:“身體本是地、水、火、風的原素所組合,四大一分散,這個身體就沒有了,那麽,心也無所附了,原來身心都是幻的,人生只不過是一場幻夢而已。”
思考題:
1. 如文章中的經文所述,臨終往生時有多少個顯現的現象?
2. 在人欲横流的長期熏染底下,你認為眾生在臨終時,應如何把持正念,往生西方淨土才不會有困難。
參考文獻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77卷〉,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s://tripitaka.cbeta.org/T10n0279_077(2020年7月21日)。
盧勝彥〈002 八葉蓮華中的佛〉,收入《163 度過生死的大海》,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124&bookmark=c002(2020年7月21日)。
盧勝彥〈004 前世今生的宿命〉,收入《163 度過生死的大海》,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363&bookmark=c004(2020年7月21日)。
盧勝彥〈009 實相與幻相〉,收入《019 靈與我之間》,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89&bookmark=c009(2020年7月21日)。
〈認識佛教〉,取自:香港佛教聯合會,https://www.hkbuddhist.org/zh/top_page.php?p=knowledge_detail&kid=72&cid=12&id=43(2020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