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羅萬象的佛學
第一章 佛學基本詞彙
第一節 到底什麼是“佛”?



1.1  見“法”是佛                             

到底什麼是“佛”其實,這是一個埋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疑問!也許,我們可以從佛教的經典上去多加了解,來打開這個備受世人爭議的謎題。

 

禪宗史書《五燈會元》第一卷中,有一段有趣且富有深意的記載:

“世尊九十日在忉利天。為母說法。及辭天界而下。時四眾八部。俱往空界奉迎。有蓮花色比丘尼作念云。我是尼身。必居大僧後見佛。不如用神力變作轉輪聖王。千子圍繞。最初見佛。果滿其願。世尊纔見。乃訶云。蓮花色比丘尼。汝何得越大僧見吾。汝雖見吾色身。且不見吾法身。須菩提巖中宴坐。却見吾法身。”《增壹阿含經》第二十八卷,更詳述了當時的境況。

 

這段經記載的重點是:世尊赴天界說法九十天,眾門人不見世尊九十天,很思念。世尊從天界下來,大家去迎接,人人搶著去見,結果蓮花色比丘尼第一位見到世尊。世尊卻說,蓮花色比丘尼見到的是色身,而真正見到我法身的,是在巖洞中靜坐的須菩提尊者,須菩提尊者才是第一位見到世尊的大弟子啊!

 

從這經文內的字裡行間,我們可以看見須菩提尊者,於甚深禪定的思維中,參透出:諸法無常皆無定法、應緣而所衍生,就是沒有“我”的本體,只是“緣起”產生的作用(緣起性空)。

 

蓮花色比丘尼因先見佛而雀躍之時,佛卻告訴大眾:須菩提尊者先見我身。這段經文,又清晰明確地對照著《金剛經》內句中的深義:“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而《稻稈經》云:“若見因緣,彼即見法;若見於法,即能見佛。”這是説,從見“緣起法”直至通達諸法的空性,了悟諸法的真實之義,就猶如見諸“佛”的法身。

 

蓮生活佛更深透闡明:“只要在巖洞中靜坐,修出‘法身’,就可以依‘法身’,看見在色究竟天說法的釋迦牟尼佛,就可以看見在西天大雷音寺說法的釋迦牟尼佛。不只如此。可以依‘法身’,‘法身見’百千億的佛,看見‘過去七佛’、‘未來賢劫千佛’、‘千五百佛’、‘萬五千佛’、‘五百花勝佛’、‘百億金剛藏佛’。”並以釋迦牟尼佛的法語點破大家:“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法王蓮生活佛在2007年的法語開示中,亦曾經提到,祂在禪定的功課中,面見了一位祖師,對答之中祂曾問及:“什麼是佛?”祖師回答了一句:“見法是‘佛’。”這句子裡的“見”,非是眼睛平常所謂的看見,而是説,倘若你在修行中能夠體會到,“法”於浩瀚的宇宙中,一直恆久自然地的存在;而明白了一切“法”的義理,了知諸法的空相,依照著如實的法理,不偏不倚地而修,如車走在正確的軌道上,雖然還沒有成“佛”,但所體悟到的法理,儼然與“佛”無異無別。因而,見法是“佛”(法爾本然)。

 

蓮生活佛又提到,“‘佛’是夢中人,法是夢,善是夢中事。”其中“佛”是夢中人一句,即對應著《金剛經》中:“緣生之法,當體即空。”一如夢中之“佛”度夢中之眾生,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佛”理所當然是夢中人;“法”起一時之作用如夢幻,不起貪著,因此“法”是夢;“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故而善亦是夢中之事(成就河沙夢功德)。

 

蓮生活佛曾如是簡明扼要的定義“佛”:

佛即是“悟空”。(平等性智:本來空空如如,找不到什麽是善?什麼又是惡?)

佛即是“無修”。(成所作智:本來不增不減,無為而為。)

佛即是“無生無死”。(妙觀察智:本來萬事萬物全部無有。)

佛即是“漏盡煩惱”。(大圓鏡智:本來就是解脫的,無有束縛。)

佛即是“慈悲神通”。(法界體性智:本來就不可説,説了亦不中。)

能悟此者,即“無上正等正覺”!

這種境界叫:“圓活瀟脫”。

  

在歷史悠久的佛教經典中,亦有闡釋“佛”定義的記載,節錄經文如下,以資參考:

《大日經》           :覺悟名為佛。

《雜阿含經》       :佛見過去世,如是見未來,亦見現在世,一切行起滅。明智所了知,所應修已修,應斷悉已斷,是故名為佛。歷劫求選擇,純苦無暫樂,生者悉磨滅,遠離息塵垢,拔諸使刺本,等覺故名佛。

《湼槃經》           :譬如有人覺知有賊,賊無能為。菩薩摩訶薩能覺一切無量煩惱,既覺了已,令諸惱無所能為,是故名佛。

《湼槃經》          :大慈大悲,名為佛性。慈者乃是不可思議諸佛境界,不可思議諸佛境界即是慈也。當知慈者即是如來。

 

1.2  誰可以成佛

根據《華嚴經》上的記載,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道,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之後,第一句話就是:“奇哉!奇哉!此諸眾生云何具有如來智慧,愚癡迷惑,不知不見?”又:“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其中亦有:“心佛及眾生,三無差別。”之句,可見佛與眾生本無異別,只在於自身心念的迷、悟之間。《梵網經》云:“眾生本具佛性。在凡不減。在聖不增。故經云。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但因最初一念不覺。而起無明。成於癡暗。自為閉障。”即如蓮生活佛的教導,“眾生和佛之間的分別就是悟者為佛,迷者眾生,如此而已。”

 

如此而得知:佛(Buddha),在佛教(Buddhism)裡面,並不單單只是一個供眾生膜拜、或祈求庇佑的偶像,而是眾生經歷跟隨真善知識的正確教導,明辨世間的真幻之相、體悟空性後超越我執而修行證道,達至超然物外、覺行圓滿即與佛無別。《華嚴經》云:“如來境界甚深廣大,難見難知,難測難量,超諸世間,不可思議,無能壞者,非是一切二乘境界。”而成佛的指引和教導就是如來的佛教。

 

在這世界上,唯一能夠解救自身脫離輪迴苦海的,是我們經過身、口、意清淨而修行的歷程,認知本來俱足的璨璨佛性。蓮生活佛教導,“學佛的目的是為了清除自己的業障,不再造業;把不該想的妄念清除掉,看淡一切,生活非常自然平凡,自然就有光輝顯現,就是身體清淨,意念清淨,口業清淨,這是最重要的。”行者依此修行,可以明心見性,了脫生死;透過佛法中的正理和教導,讓所有的眾生能夠得到真正的究竟解脫,離苦得樂。

 

藉由遵循佛法的修行次第:

守五戒   ——  得人身。

行十善   ——  得天身。

殺六賊   ——  得阿羅漢。

修十二緣  ——  得緣覺。

行六度   ——  得菩薩。

八正道   ——  得佛果。

 

達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勝義諦的境地,煩惱漏盡而常處涅槃寂靜。正如蓮生活佛在開示中,教導弟子們:“不要以為佛非常遠,佛就是你心中的佛性;不要以為菩薩非常遠,菩薩就是你心中的慈悲。”

 

我們應如何修行,才可達至佛陀清淨的境地,蓮生活佛教授的口訣是:“需守佛的戒律,才能身口意清淨,佛性就會顯發出來。佛性的顯發,不一定從虛空而來,有時是自己心裡的佛性自然顯發出來的。佛菩薩不是別人,自己身口意清淨,自己就是真正的佛菩薩!”

 

接著又提醒弟子:“任何事情,可以跟自己的佛性祈禱;事實上是靠你自己及自己的佛性去成就佛果,沒有誰可以依靠。依靠自己本身的戒律、密教的法、自己本身的身口意清淨,來顯發出佛性,這在世俗上可以成就,在勝義諦上也一樣可以成就。” 

 

節錄佛教經典相關內容如下,以資參考:

《增壹阿含經》       :“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仁王護國般若經疏》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必當成佛。”

《梵網經》                    :“汝是當成佛,我是已成佛。”

《法華經》                    :“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達摩血脈論》       :“即心是佛。亦復如是。除此心外。終無別佛可得。”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 

 

密教的修行,蓮生活佛教授重要的理念:“你就是佛。”又提示:“密教的修行正是以自心去印證成佛”。祂並闡釋了佛教最高的境界:“在佛性顯現的時候,才知原來‘佛陀’與一切眾生是同體的,因為每一個人的‘自性清淨真如’是一樣的。”



思考題:

1.    你是否已經真正明白佛究竟是什麼

2.    佛學究竟要學佛的什麼

 

 

參考文獻

030 【第二百二十五講】佛法廣中略 精華在略道〉,收入《705 蓮生活佛講授道果(六)》,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275&bookmark=c0302020425日)。

 

2007年蓮生活佛最新開示:見法是佛 開悟是法 無佛無法是僧〉,取自:真佛宗全球資訊網,https://ch.tbsn.org/guidem/detail/924/見法是佛_開悟是法_無佛無法是僧.html2020220日)。

 

2019420日台灣雷藏寺不空羂索觀音護摩大法會〉,取自:真佛宗全球資訊網,https://ch.tbsn.org/news/detail/46/20190420不空羂索觀音護摩大法會.html2020220日)。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五,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s://tripitaka.cbeta.org/T12n0374_0152020425日)。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六,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tripitaka.cbeta.org/ko/T12n0375_0162020425日)。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五,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s://tripitaka.cbeta.org/T12n0375_0252020220日)。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二,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s://tripitaka.cbeta.org/T12n0374_0322020425日)。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s://tripitaka.cbeta.org/T10n0279_0072020426日)。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五十一,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s://tripitaka.cbeta.org/T10n0279_0512020426日)。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tripitaka.cbeta.org/T09n0278_0102020426日)。

 

《達摩大師血脈論》,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tripitaka.cbeta.org/X63n1218_0012020220日)。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卷第四,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s://tripitaka.cbeta.org/T18n0848_0042020425日)。

 

《梵網經》第二卷,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tripitaka.cbeta.org/T24n1484_0022020426日)。

 

《佛說大乘稻芉經 》,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tripitaka.cbeta.org/T16n0712_0012020425日)。

 

盧勝彥〈001 我就是佛〉,收入《107粒粒珍珠》,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2572020220日)。

 

盧勝彥〈004 看見百千億佛〉,收入《184 給你點上心燈 》,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3842020425日)

 

盧勝彥004 寫作的意境〉,收入《267 靈光隱隱》,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148&bookmark=c0042020220日)。


盧勝彥〈039 一九八九年九月十日世界息災祈福大法會師尊說法 〉,收入《086 光影騰輝 》,取自:真佛般若藏, 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86&bookmark=c0392020425日)。

 

盧勝彥〈044再見佛陀之六〉,收入《202 千里之外的看見》,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453&bookmark=c0442020220日)。

 

盧勝彥081 密教重要理念〉,收入《117 一念飛過星空》,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267&bookmark=c0812020220日)。

 

《妙法蓮華經》卷第六,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s://tripitaka.cbeta.org/T09n0262_0062020426日)。

 

《仁王護國般若經疏涅槃經》,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tripitaka.cbeta.org/T33n1705_0552020426日)。

 

《五燈會元》卷第一 ,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tripitaka.cbeta.org/X80n1565_0012020425日)。

 

《雜阿含經》卷第四,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s://tripitaka.cbeta.org/T02n0099_0042020425日)。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八,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s://tripitaka.cbeta.org/T02n0125_02820202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