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羅萬象的佛學
第三章 蓮生活佛講佛學總說
第四節 證:怎樣才能證果?

4.1  實修才能得證

信、解、行、證是由起信學佛到修持證道的過程。有緣起信進入佛門後,為了得到自在解脫,證得宇宙的至理,便要去聞、去思和去修。蓮生活佛引述《發菩提心經論》說:“聞思修慧者,何也?聞慧者:聞得之法,心常愛樂,不厭倦也。思慧者:一切有為法,如實相思念觀察,無常也,苦也,空也,無我也,知念念生滅,不久敗滅;厭離之,趣佛智慧也。修慧者:謂實離欲不善法,漸次趣入證道也。”簡而言之,要證得真道,要聞,要思,但最重要的是實修,因為只有解行並重,持之以恆,才能契入真道。

 

顯密實修的五個階層(五道)是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及無學道(究竟道)。在密教,蓮生活佛教示即身成佛的修持次第為四加行、上師相應法、本尊法(初灌外法)、寶瓶氣(內法)、拙火法、開中脈(二灌內法)、開五輪、金剛法、無上密(三灌密法)、大圓滿(四灌密密法)。

 

不論是修顯或是修密,要證得佛果,都必須把凡夫的習性去除,再修清淨的梵行,守五戒十善,再修無我,修六度萬行,禪定和般若,最後進入空性,這是修行的階段。

 

密教修持重點在於身口意清淨。結手印的時候,是身體清淨;持咒的時候,是口清淨;觀想的時候,是意念清淨。密教利用這種清淨的方法,修到行者本身的善緣跟惡緣全部清淨的時候,就可以轉化成為宇宙的光明。密教有中陰成就,當人死變成靈魂了,再融合到本尊裡,就是中陰成就。另外亦有虹光成就,也就是連自己的身體都成就,簡說是由內法無漏開始,再修拙火,通中脈,燃明點,最後打開五輪,到虹光化身。

 

蓮生活佛開示《道果》時說,每個人身上共有32個脈結,只要每打通三個脈結,就能在菩薩十地中登進一地,例如打開首三個脈結,就能到達菩薩第一地“歡喜地”,如此類推,當全身脈結都打通了,就等於超越了第十地法雲地,也就是成佛。如此說明,在密教要修持證果,內法氣、脈、明點的修煉是非常重要。

 

不要以為實修只是誦經、唸佛、修法、持咒,更不是每天固定一個時間修禪習定即可,雖然這些都是修持的方法,但是要得證,其實是需要無時無刻都把佛法實踐在日常生活中。

 

蓮生活佛說,假如一個人不執不迷於任何東西,身心俱放下,當下便是解脫,至少能成就八地菩薩,如能再進入空性,就能到達十地、十三地甚至最高的十六地。能了解和實踐這個不執不迷的竅門,修持才算有用,否則不論唸多少經咒,習多久的禪定,自以為修得很好很精進,怎料人家一句話就已經受不了,一個眼神又已經受不了,那種修持是沒有辦法成就證果的。

 

總而言之,學佛從初發心到成就佛果,“信解行證”是必需經歷的過程。從學佛開始,每一個人都必須相信佛法僧三寶,華嚴經云:“信為道源功德母。”信是道的源頭,能生起一切功德。廬山蓮宗寶鑑(十卷)亦云:“信能長養諸善根。信能超出眾魔路。信能得入三摩地。信能解脫生死海。信能成就佛菩提。”自己本來和諸佛無二分別,只是目前這個“我”的真性被無明污染所遮蓋,而不能顯明啊。當我們斷疑生信之後,思維事物之理而能了解世間有善有惡,有業有報,理解所有眾生的輪迴與十二因緣的生滅流轉是息息相關的,也理解貪瞋痴是生死流轉之根源。而如何拔除這禍根,就要依循佛陀所說的守五戒行十善、八正道、用三無漏戒定慧來治貪瞋痴等惡習。即然得知解脱之方,就要解行並重,真正的付諸實踐、印證,才能透徹的了悟真理,自然心光流露智慧,放大光明,照見一切。內行斷我法二執,外行萬善細行。所以先有“信”,我們對佛法才能深入有所解,有了法的理解才能依法而實際修行,實際修行之後才能證果,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行所信所解,並且證自己的行、證自己的解、證自己的信,自己的理念跟一切的行為完全與佛的境界一樣,這就是證。

 

密教祖師蓮華生大士也說:“若想要真實地修行佛法,就要去行善,即使是最微小的善行都要去實行;要棄絕惡行,即使是最微細的惡行也要捨棄。最廣大的海洋是由點滴之水匯集而成的,即使是須彌山和四大洲也是由微塵原子所組成的。”所以說要修持證果,絕對不是一蹴而得。隨便偶一修之,偶一行善,不夠精勤;對自己的所想、所行、所作又不能時刻保持警覺的話,要成就佛果便遙遙無期。

 

雖然證果並不容易,但當今世上確實有真實的得證者。聖尊蓮生活佛每天精進不懈,按次第修持真佛密法,由修外法四加行、上師相應法、本尊法,去堅固對密法及根本上師的信心,進而得到根本上師的傳承加持力、本尊的成就加持力及護法的守護力。同時由九節佛風去調整呼吸,由粗淺短的吸呼進入細慢長的深呼吸,綿綿細長呼吸,氣貫入丹田,再經由專注意念的力量,及加上梵咒的梵音頻率,去觸動感應振動身體內在的能量,而這振動頻率的能量又與宇宙之間的能量互相呼應,進而深入修寶瓶氣,以增加壓力的方式使這股能量燃點成拙火,入、住、融貫通中脈,生起拙火通中脈,運明點開五輪,明點降滴。由拙火明點修證得心光發露的境界。由開五輪修證得五大智的境界。由修空性證得成佛的境界;最後得大圓滿的境界。密教的這種實修實證,以及其中的各種覺受經驗,就是認知現證的品味,修到那一種品味,行者自己是可以體會的。

 

真佛密法的信、解、行、證是首先要對根本上師及真佛密法有百分之百的信心,再深入思維透徹理解根本上師所教的法,且身體力行的運用在平日的修行中,在自己身心的內外下功夫,才能得到身口意清淨,更把三業轉成三密,於是行者就由凡夫覺悟轉成佛,即身成佛。然後再把覺悟的方法傳授給別人就是覺他,那麼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就是佛。這就是敬師、重法、實修的真實證悟,也是聖尊蓮生活佛教導弟子,如何用信解行證來驗證真佛密法的殊勝。

 

4.2  證果有哪幾種?

學佛修行者能超凡入聖,所證得的果位可分為聲聞、緣覺、菩薩、佛。聲聞乘的果位分四種:

1.   須陀含果:由三解脫門(空、無相、無願)修,進入聖果的初位,須再多次往返人間及六欲天中。

2.   斯陀含果:因尚有微薄貪、瞋、痴未斷,死後衹做一世之天人,再生一次人間,以後就永遠不受輪迴。

3.   阿那含果:斷欲界九品思惑,由於此果位不會到人間受生死,故曰不還。

4.   阿羅漢果:無煩惱,已解脫生死,受天上人間供養,不再輪迴三界。

 

緣覺是指依觀修十二因緣法而得到煩惱解脫,不再輪迴三界的聖者。聲聞和緣覺都是自我解脫的果位,如果自我解脫的同時又修持六度萬行,自度度他,自覺覺他,便可證得菩薩果位,當覺行圓滿時,就是成佛。

 

在顯教,菩薩分為十地,密教則把菩薩十地,增加到十六地,十地以上是佛的果位。簡介如下:

1.    歡喜地:印證開悟,非常歡喜。

2.    離垢地:業障全部消除,離開污垢,感覺非常輕鬆光明。

3.    發光地:業障全部消除,淨光顯現。

4.    焰慧地:能看見手掌放光,光的各種顏色,感受到光的能量。

5.    難勝地:將貪、瞋、痴、疑、慢全部清除,沒有一絲一點的煩惱,因很難做得到,
         故稱難勝地。

6.    現前地:所有的光全部現前,不僅看到自己的光,也能看見別人的光,以至一切有
         生命的光,
如動物、樹葉的光,都可以看見。

7.    遠行地:完全清淨,不會重新受到貪、瞋、痴三毒,煩惱的污染。

8.    不動地:快要成佛,做任何事情都是善的,到了這地,心不會退轉,在此地之前,
         菩薩的心也有機會退轉。

9.    善慧地:功德圓滿度化很多眾生,能自覺覺他。

10.  法雲地:看功德就像天上的浮雲一樣,有功德等於沒有功德,心裡歡喜但不動。

11.  普光地:等於是佛,光明遍照。看到每一個地方都是清淨,沒有淨穢的分別,沒有
         男女的分別,所看的都是一樣,都是光明。

12.  淨蓮地:完全像清淨的蓮花一樣,也就是佛。

13.  大集地:是咒和光明的總集,毘盧遮那佛、五佛都是屬於第十三地。

                           全部都是本覺,沒有他覺,全部等於自己。

14.  大樂地:是本智地,總集一切的智慧。

15.  金剛持地:是法爾如如。

16.  無上智地:本始原來所有的智慧,就是阿達爾瑪佛,普賢王如來。

 

如果想印證自己修到哪個境界,除了請教真正的大善知識印證外,也可參考不同的經論。例如學禪宗的可依《維摩詰不可思議解脫經》來印證,參考《瑜伽師地論》裏十七師的境界,可以知道自己修到何處。不肯定自己是否真的開悟,須以《楞伽經》來印證及分辨。在修行中會否走上邪道、歪道、魔道,可以《解深密經》來修正。是否真的明心見性可參考《楞嚴經》。

 

4.3  誰真正得證

要辨認學佛行者是否真的得證,可從其行為表現看得一二:

蓮生活佛說,只有煩惱斷盡的人,八風吹不動,才是聖賢,才是大善知識,才是菩薩,才是佛。


真正明心見性的人有四德:真誠、善德、精進、佈施。

 

修行證道的人,他的心是正常的,完全不會變,是沒有起分別的。看到歡喜的,並不是歡喜;看到毀謗的,也不是毀謗;看到快樂的,也不是快樂;看到痛苦的,也不是痛苦。

 

至於一般仍在學習中的行者,在修持的過程中也會有進益,也會產生證量,蓮生活佛於《瑜伽士的寶劍》中與白空行母對話,列舉了以下真正的證量:

   行者對任何痛苦的事,已能承受,而且不覺得痛苦。這即是了悟無常的證量。

   行者的煩惱不會生起,就算生起了煩惱,也能馬上止伏。這即是降伏煩惱魔的證量。

   行者在任何環境之中,不管是順境,或是逆境,都能平靜自己的心,完全不起波浪。這即是禪定的證  量。

   行者的修法,從來不覺得厭倦,恆長的精進,不懈不怠。這即是心氣任運的證量。 

   行者對根本上師視之為佛,根本上師的優點是佛,根本上師的缺點是教化。這即無分別心的證量。

   行者妄念不起。(定的證量)

   行者明覺恆住。(慧的證量)

   行者五毒不侵。(戒的證量)

 

另外也有小小的證量,包括執著少了些;煩惱減輕,看得透了些;私心少了;名利心輕了;不再嫉妒比自己更有成就的人;離開了渴望求取;就算在沒有禪修的時候,也沒有失去禪修的明覺;任何念頭的生起,均能一剎那之間的摒除,而不殘留心中(無念);涅槃也可,輪迴也可(無分別心);不攀緣,一切安住。不論證量是大是少,是多是寡,每一個都是推動行者繼續精進向前的鼓勵,但要慎防自己對證量產生執著,因為心有所住,便有所執,並不算是究竟。佛陀於《金剛經》說,如果有人言,“我已經得到菩薩果位了。”那人就不是菩薩;“我已經證得阿羅漢了”,那人就不是阿羅漢;“我已經證得佛了”那就不是佛。只要說自己已經證得,就是沒有證得。為什麼?因為那人還有心,心裡認為自己是阿羅漢、是菩薩、是佛;當真正證得了佛的時候,連佛的名號也不需要,那才是真正的證得。因此,當行者的“心”沒有了,那時候的證得,才是真正的證得。

 

 

思考題:

1.   為什麼真正證果的人不會說自己得證

2.   各地菩薩有什麼分別

 

 

參考文獻

001 娑婆世界就是清淨佛國〉,收入《645 偕汝談心(六)》,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657&bookmark=c0012020227日)。

 

005證〉,收入《675 佛學總說》,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685&bookmark=c00520201029日)。

 

015 卯二、母續圓滿次第之建立;辰一、時輪派之圓滿次第;巳一、明所得之樂空無別〉,收入《620 密教智慧劍蓮生活佛講密宗道次第廣論12》,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756&bookmark=c0152020227日)。

 

018 【第二百五十八講】打通32脈結 修成光明風脈 見證佛性〉,收入《706 蓮生活佛講授道果(七)》,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290&bookmark=c0182020227日)。

 

018 【第一百七十三講】壬三:臨終。若宗趣未提升者,臨終光明不須於死時修,自然即成。〉,收入《704 蓮生活佛講授道果(五)》,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241&bookmark=c0182020227日)。

 

019 【第十九講】「阿字觀」和「三虛空瑜伽」自身融入空性澈卻開悟〉,收入《689 大圓滿九次第法(一)》,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031&bookmark=c0192020227日)。

 

023 【第二十三講】覺受增長 果位增上〉,收入《689 大圓滿九次第法(一)》,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031&bookmark=c0232020227日)。

 

023 【第二十三講】汝等乃能為諸菩薩,諮詢如來......及諸大眾,默然而聽〉,收入《670 清淨的圓鏡 蓮生活佛講圓覺經(一)》,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680&bookmark=c0232020227日)。

 

〈【030第七十講】佛法的光是自己修行出來的光 不管你穿什麼衣服都會放光 就算你脫光了衣服也會放光〉,收入《701 蓮生活佛講授道果(二)》,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120&bookmark=c0302020227日)。

 

031【第三十一講】密教行者無論證悟多高的境界,也不能背棄根本上師〉,收入《695 蓮生活佛講授喜金剛講義(一)》,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083&bookmark=c0312020227日)。

 

035 【第一百一十九講】喜金剛成就,可任運自性,轉生功德,即身成佛〉,收入《697 蓮生活佛講授喜金剛講義(三)》,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085&bookmark=c0352020227日)。

 

672 清淨的圓鏡蓮生活佛講圓覺經(三)》,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6822020227日)。

 

本來無ㄧ物(2016)《蓮師心要建言》,取自:Google Bookshttps://books.google.com/books/about/蓮師心要建言.html?id=WvyxCwAAQBAJ2020406)。

 

《發菩提心經論》 卷下,取自:CBETA 漢文大藏經,http://tripitaka.cbeta.org/T32n1659_0022020406)。

 

盧勝彥〈009諸天次第與佛國剎土〉,收入《122 密教奧義書》,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272&bookmark=c0092020227日)。

 

盧勝彥〈020 人生的智慧(佛慧)〉,收入《260 天上的鑰匙》,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020&bookmark=c0202020227日)。

 

盧勝彥〈023 第二十三章:開悟者的解脫之觀〉,收入《080 佛王之王》,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251&bookmark=c0232020227日)。

 

盧勝彥〈036 煩惱如何斷盡?〉,〈037 證量的象徵〉,收入《214 瑜伽士的寶劍》,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465&bookmark=0362020227日)。

 

盧勝彥〈046 佛學與學佛〉,收入《182 不可說之說》,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382&bookmark=0462020227日)。

 

世界真佛宗宗務委員會編(2018)《真佛宗章程守則》,美國 Redmond:世界真佛宗宗務委員會,頁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