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羅萬象的佛學
第四章 佛法的正確觀念
第三節 學佛一定要捐錢嗎?


常聽見佛弟子說要捐錢建寺、印經書、塑金身、供養僧眾、放生,做各種各樣的善行,這是否代表學佛一定要捐錢呢?不捐錢是否違背了佛陀的教法?

 

3.1  捐錢及佈施

其實學佛修行的目的是為了解脫生死,圓滿菩提。捐錢是善行的一種,是佛弟子在修持過程中,學習佈施及慈悲喜捨的其中一種方法。六度萬行中的佈施是學佛修行次第中的資糧道2,而六度統攝了一切菩薩道的法門,是自度度他、自利利他、福慧雙修、具足戒定慧三學。佈施可以廣結善緣,除去慳貪,長養慈悲心,培植善根,累積修道所需的福德資糧。

 

根據無著菩薩之《大乘阿毗達磨》,修持資糧道是為了獲得見道的智慧,除了捐錢佈施,資糧道還包含守持戒律、精進修持、具足正知正念、聞思修行及行持善法等。而行者在修習資糧道時依其深廣層次又可分為小、中、大三種而獲得不同利益:

1若下一世不一定能獲得加行道即是小資糧道。

2下一世必定獲得加行道是中資糧道。

3今世會獲得加行道的是大資糧道。

 

由此可見資糧道若未能修持圓滿,是沒有辦法修證加行道進而見道等等達到明心見性的。

 

佈施方面,分為財施、法施、無畏施。

 

1)財施

外財施,即以自己所擁有的衣食財物施予有情眾生,使其不受飢寒之苦,例如捐錢建廟、救濟貧困、贈衣施藥等。

 

內財施,即以自己的技能、體力、時間去服務他人,把自己整個色身佈施於眾生,這種內財布施不是一般人能做到,是要發大菩薩心的行者才能做得到,例如釋迦佛在因地中行菩薩道,曾割肉餵鷹、捨身飼虎。

 

2)法施

是指說法度眾,以佛法的精進、禪定、般若,明白俗諦、真諦、中諦,達到三諦圓融,除我見妄執,洞見時機,了知眾生的根性而以清淨心為人宣說如來正法,利益不同根基的眾生,令聞者得法樂,滋長善根。

 

3)無畏施

是指令眾生遠離諸怖畏,當眾生有種種災難怖畏之事,能夠安慰他們,幫助他們免去內心的怖畏,使他們在精神上得到安定。例如有危難時保護他人的性命財產等。

 

3.2  生活中的佈施

在日常生活中積集資糧行佈施的方法有很多,如果經濟能力許可,可以捐錢予寺廟、供僧供齋、印經書、扶弱濟貧等等。除了金錢以外,佛陀在《雜寶藏經》中也教導弟子無財之七施:

1   眼施     - 以慈祥善良的目光看人,這樣的布施,來世能得清淨眼。

2   顏施     - 以笑容待人,不會皺眉惡色。

3   身施     - 以清潔端正的儀容行動去對待/幫助別人。

4   言施     - 以溫和的語氣待人,就是要對別人多說鼓勵的話、安慰的話、稱讚的話、謙讓的話、

                                  溫柔的話。

5   心施     - 以真誠良善的心,感恩恭敬之心待人。

6   床座施  - 把座位、地位或名譽等讓給別人,讓他們得以休息安坐,乃至於將自己的名位讓給他們。

7   房舍施  - 以打掃乾淨的房子接待訪客,或為別人提供休息的場所。

 

其實展現一個微笑是佈施,說一句好話是佈施,做義工也是佈施,把家居打理得井井有條;在公司勤奮認真工作都是佈施。若遇上貧窮的人,自己雖無財可施,但在看到他人佈施時心生歡喜,也是佈施。總而言之,佈施不一定要運用到金錢,正所謂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最重要的,是要以清淨心佈施。所以身口意三業的佈施,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念,都是生活中的佈施。

 

至於捐錢的時候,佛弟子要注意那個錢必須是正財(或淨財),也就是真正屬於自己應有的錢。另外就是要量力而為,不可勉強,為了一定要捐錢而捐錢,這反而會成為一種執著,而不是真正的佈施。

 

3.3  何謂真正的佈施

《賢愚因緣經》記載,昔日舍衛城有一貧女,是乞食過活的,那時國王及臣民,全去供養佛陀。那位貧女想,我的罪業重,又貧又賤,無物可供養佛陀。因此,深深的愧悔。貧女行乞多日,所得只一錢,便買了油,去了佛陀的精舍,供養佛陀。油置於燈中,並立誓言:“我今貧窮,只一小燈,供養於佛,願以此功德,令我來世,得大智慧,滅除一切眾生的垢暗。”

 

一陣風來。諸燈皆熄。只有此小燈不滅。目連尊者見了,用手搧此小燈,竟然不滅,目連尊者去請問佛陀。佛陀說:“今這小燈,非你能滅,此是發廣大心之人所施之物。”後來,貧女出家,佛陀給貧女授記:“你未來成佛,當是燈光佛。”

 

由貧女一燈可知道佈施之要義是發廣大心、付出自己和盡心盡力。

 

有些人擁有很多,但給予很少,有些更是為了博得世人的好名聲才做的,這是有所為才為之,乃小器貪求名聲的佈施。蓮生活佛認為:“付出自己,歡欣廣大的付出,不計報酬,不計好名聲,這才是真正的佈施。”

 

宗喀巴祖師也曾說過,真正的佈施,在佈施以前是非常歡喜的。正在佈施的時候,心裏是清淨的,也就是不求任何回報。而佈施之後,心裏不會後悔,這個才是佈施的功德。

 

佛教認為真正的佈施是三輪體空:沒有佈施的人,沒有接受佈施的人,也沒有佈施之物。換句話說,做善事的時候,不要有做善事之想,這是契合《金剛經》裡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要因為要做什麼才生起那個心,而是要時時保持著自己的光明善念,但是右手做的善事,不會讓左手知道,也不會放在心上,這樣才算是真正圓滿的善行。總而言之,最珍貴的供養來自於佈施者至誠、清淨的佈施,以恭敬心、虔誠心、清淨心、平等心、無求心去行佈施供養,功德最為殊勝;如果是以有所求、有交換條件的心態來佈施,雖然也能得福,功德果報卻是有限量的。

 

3.4  福慧雙修

事實上,學佛修行並不單著重於修福,同時也要學習如來的智慧,也就是要福慧雙修。

 

曾經有一個比喻,假如一個人只有修慧不修福,他的成就便像是一個智慧高深的阿羅漢,但是福報會很小,很窮困,這是因為他專注修慧不修福,缺乏與眾生結緣的緣故。

 

倘若只有修福而沒有修慧,就好像大象,身體掛滿了瓔珞、珍珠、寶物,但一點智慧也沒有,只有福報。

 

所以學佛修行,福要修,慧也要修。佛陀的教化最重要的是如來的智慧,也就是佛慧。佛弟子要重視佛慧,深入經藏,想把佛慧弘揚,便要借助福報去印經書、建道場。

 

度眾生實在也是須要有很大的經濟支持,這都是涉及福報的,因為幫助眾生就是與眾生結下一種福緣,有了這些緣,才能夠濟度眾生,把佛法弘揚。否則佛法只會是屬於個人的東西。沒有種下福緣的,只能成一個自了漢而已,因此修福、修慧同樣重要,二者都不可缺失。

 

3.5  總結

捐錢是學佛過程中資糧道修持的一種,是佈施的其中一種方法,但佈施不一定要用錢,也不需要等待,不論何時何地,只要有機緣,看到有需要幫助的人,生起同情心,就是佈施;對別人所行的好人好事,口出讚嘆,心生歡喜,也是佈施。所以學佛並不一定要捐錢,重點是要明白和實踐佛陀的教義,福慧雙修,直到覺行圓滿。 

 

 

注釋

1 六度萬行,即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2 修行次第為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證道/究竟道。

 

 

思考題:

1.    有錢的人修資糧道會否較沒錢的人容易圓滿

2.    請列舉多個在生活中不用金錢行佈施的方法。



章末作業: /page/index.html?id=5

 

  

參考文獻

019 談福慧〉,收入《 631 新虹光大成就(四)》,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730&bookmark=c0192019929日)。

 

025 真佈施〉,收入《 605 虹光大成就(五)》,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717&bookmark=c0252019929日)。

 

029 菩薩行〉,收入《652 活佛之歌(一)》,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664&bookmark=c0292019929日)。

 

淨空法師:不要以為捐錢就叫做佈施〉,20141031日,取自: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65029653/2019929日)。

 

盧勝彥〈040佈施的第一義諦〉,收入《193 牛稠溪的嗚咽》,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393&bookmark=c0402019929日)。

 

印順導師《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般若經講記》,取自:美國菩提學會,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00/yinshun00-00.html2019929日)。


雜寶藏經卷第六 取自:CBETA漢文大藏經,http://tripitaka.cbeta.org/T04n0203_00620199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