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前言
佛陀為一大事因緣來此娑婆世界,幫助世人離苦得樂、解脫輪迴。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熾盛,佛陀為眾生離苦得樂,解決生理心理靈性上種種困苦,故為大醫王。
佛法浩瀚,佛經三藏十二部浩如煙海,大藏經中所收錄有關醫藥之典籍極多。如《佛說佛醫經》一卷、《醫喻經》一卷、《治禪病秘要經》二卷、《療痔病經》一卷、《囉口縛拏說救療小兒疾病經》二卷、《迦葉仙人說醫女人經》一卷、《能淨一切眼疾病陀羅尼經》一卷、《除一切疾病陀羅尼經》一卷、《咒齒經》一卷、《咒時氣病經》一卷、《咒目經》一卷、《咒小兒經》一卷等。因此佛法與醫學這個主題,關係複雜,有不少切入觀點,有學者從《佛說佛醫經》來論述佛教醫學思想;1 也有學者從《阿含經》來論述佛教醫學思想;2 或者從原始佛教立場來研究佛教醫學;3 也有專從律宗文獻來探討佛教醫學;4 也有從歷史發展的觀點來研究佛教醫學;5 也有專從漢譯佛典來論述佛教醫學;6 也有以漢傳佛教為主來研究;7 也有專從佛教對心理疾病、心理治療的處理來研究;8 也有以密宗為觀點來論述佛教醫學者;9 也有把佛教醫學和其他思想如中醫、榮格等比較的;10 也有專從佛法中某個修行方法來研究其醫學效果,最流行的,便是正念療法;11 也有從某部經配上某些案例來探討佛教醫學者等等,12 百花齊放,琳瑯滿目,顯示出佛教醫學之豐富與複雜。
本文擬綜合上述觀點來看佛法與醫學此主題。也就是說不限在某部經典,也不限在某部派,地域上也不限在南傳、漢傳、藏傳佛教某一場域,只要是和佛教醫學有關,皆納入。例如從《阿含經》觀點,佛教醫學不包含咒語療法,但從漢傳、藏傳佛教立場,咒語療法也是常見修法,這尤其是在現在學術研究上,也研究出咒語療法的效果。13 在這樣的觀點下,本文佛教醫學採用陳明先生的定義:“佛教醫學是在印度古代生命吠陀體系的基礎上,以佛教教義為指導思想,並吸收了中國傳統醫學(包括藏醫學等) 的理論和臨床特點, 所形成的一種非獨立的醫藥學體系。” 14
接下來,先說明佛教的身心觀,然後再說明其中病因之可能,及其對治之道。
7.1 佛教醫學的身心觀及其對治
佛教主張身心組成,是個發展觀點的論述,從四大緣起(地水火風)、五大緣起(地水火風空)、六大緣起(地水火風空識)、到七大緣起(地水火風空識見)。因緣和合不調則產生生理、心理、靈性上等疾患。15 佛教的身心理論不是生理與心理截然斷開獨立,而是身體會影響心理,心理會影響身體之“身心一體”觀點。概括來說,有三層身心。
(一)粗身心:指血肉之軀和粗顯可察的前六識。
(二)細身心:指由氣、脈、明點構成的內在深層生理機制和與八十性妄俱起的一切心。
(三)最細身心:指作為生命最終本源的最細風(氣)、最細心。16
就粗身心說,傳統西醫所擅長即在此層身心,解剖學、生理學和其感官知覺意識等知識。佛教醫學這部分,如《念身經》、《分別六界經》等有說到身體由32物所組成,如髮、毛、爪、皮、肉、腱、白骨、骨髓、脈管、心、肺……肋膜等。《大般若經》、《禪要經》、《十二頭陀經》等則更細分成36物所組成。
生病的病因,也因各經開合歸納不同,而有不同說法,如《正法念經》所說“飢、刀兵、毒風、惡雨”;《佛說佛醫經》云:“病之緣由凡十:一久坐,二食不節,三多愁憂,四疲極。五淫慾,六嗔恚,七忍大便,八忍小便,九制上風(指忍呼吸、哈欠、噴嚏之類),十者制下風(指忍放屁)”《護諸童子陀羅尼經》則稱另有鬼神致病因素。《摩訶止觀》《大智度論》則有因業力(前世或今世)所引發的“業病”。17
治療的方式,則是調整粗身心之不協調平衡,如要用藥物來調整,如《四分律》、《五分律》、《十誦律》和《僧祇律》中,主張蜜,石蜜、酥、油、生酥、汝粥、胡麻粥、魚肉粥等藥物;運動方面,《四分律》和《十誦律》則主張用經行方式來治療和保健。性醫學上,則有《佛說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等經典論及。業病則有正念、行善布施持咒念經觀空等處理方式。
就細身心來說,這比較接近印度醫學、中醫,或目前西方的能量醫學。18 這部分為密宗醫學所擅長。這是因為密宗主張果位起修,要把凡夫身轉成佛身,因此要鍛鍊圓滿次第,以練氣脈明點為主,氣、脈、明點共同組合為人的細身,脈為氣與明點運動之軌道,明點為人體分泌的精華,氣為明點所蘊能量之運動。各種氣中,最重要者為持命、下行、上行、平住(火伴)、遍行五種根本氣。細心,指潛伏於人的六識之下的第七識(莫那識)與第八識,尤其是指第八阿賴耶識中所深藏的六根本煩惱(貪、瞋、無明、慢、疑、不正見),二十隨煩惱(放逸、失念、不正知、掉舉、昏沉、不信、懈怠、散亂、無慚、無愧、忿、恨、惱、覆、誑、諂、憍、害、嫉、慳)及與八識性妄相聯繫的一切無明妄想。19 由於氣的形式可由聲音、光顏色、熱等來呈現,因此此層次,有咒語療法,或《小止觀》的噓、呵、呼、呬、吹、嘻六字訣的聲音療法;密宗金剛拳等類似瑜珈功法,也有調整氣脈功能;其他如那洛六法中的靈熱法,也都是運用光顏色等方法來調整細身心,致使生拙火開中脈,開發智慧氣來調整身心等疾患。
就最細身心而言,是本來所具有的俱生氣(最細氣、智慧氣),和光明本心。此乃由直接由第八識阿賴耶識修起的禪密所擅長。
7.2 結論
佛法本為離苦得樂、解脫輪迴、濟世度人。因此對於身心靈疾患的處理便是佛法的重點。佛法更以“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的因緣生滅法則來看待世間一切,並提出八萬四千法門,來對治眾生貪瞋癡等八萬四千種煩惱疾病。且從日常生活做起,發四無量心、行六度、禮拜、懺悔、持咒、禪定、更深入的氣、脈、明點、寶瓶氣、拙火定、無漏法、明點法等等,從粗身心的調整,再到修練氣脈明點對治細身心疾患的處理,最後直接面對最細身心、光明心性與俱生氣的修練,這都具有防治、療治身心靈等疾病的功效藥方。因此,佛教是廣義的醫學,能完整且可徹底解決人身心靈的問題,故經典裡比喻“佛為醫師,法為藥方,僧為看護,眾生如病人”。
註釋
1 參黃國清,〈《佛說佛醫經》的病因論與養生觀〉,《世界宗教學刊》14期,2009。
2 參葉陽舸、李兆健,〈《大正藏》阿含部佛教醫學簡述〉,《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9卷第1期,2015.1。
3 參釋昭慧,〈原始佛教對身心保健與疾患防護的看法——以《阿含經》與《佛說佛醫經》為主〉,《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5期。
4 張詩晗,《律宗醫藥文獻整理與研究》,北京中醫藥大學2019年碩士論文。
5 陳明,〈佛教醫學的起源與發展──評《古代印度的苦行和醫療佛教僧團中的醫藥》〉,《中國圖書評論》,2000.11。
6 關蒙盟,〈漢譯佛典中的疾病治療理念及方法〉,《佛學研究》,2019年第1期。
7 方鳳真,《佛教的醫學觀――佛教對身心疾病的探索與防治》,山東中醫藥大學2006年碩士論文。方鳳真,《佛醫對人體身心靈疾病的防治研究及現代意義》,山東中醫藥大學2010年博士論文。
8 楊維中,〈佛教在精神分析与心理治療中的意義〉,《南京大學學報》,2013年第3期。 黃國勝,《佛教與心理治療》,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桑杰端智,〈藏傳佛教心理學內涵與文化更新〉,《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
9 二本柳賢司,《佛教醫學概要》,東京:法藏館,1994。
10 陳素玲,《中醫與佛教調心方法研究》,廣州中醫藥大學2014年博士論文。馮宏維,《心理疾病觀的跨文化研究》,武漢大學2013年博士論文。R.Moacanin著、江亦麗、羅照輝譯,《榮格心理學與西藏佛教》,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
11 溫宗堃,〈佛教禪修與身心醫學――正念修習的療癒力量〉,《普門學報》第33期,2006.5。瑪哈希尊者編,阿格祇多比丘英譯,溫宗堃中譯,《法的醫療(內觀治療的個案)》,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19.3。陳玉璽,〈正念禪原理與療癒功能之探討-佛教心理學的觀點〉,《新世紀宗教研究》12卷第2期,2013.12。
12 果林編,《佛說療痔病經(癌症患者的福音)》,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無出版年。蓮生活佛,《高王觀世音真經靈異傳奇》,台北:蓮魁出版社,1998。
13 Adam Burke, Chun Nok Lam, BarbaraStussman, Hui Yang,Prevalence and patterns of use of mantra, mindfulness andspiritual meditationamong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BMCComplementAltern Med. 2017; 17: 316. Published online 2017 Jun 15.doi:10.1186/s12906-017-1827-8.
14 陳明,〈佛教醫學的起源與發展──評《古代印度的苦行和醫療佛教僧團中的醫藥》〉,4《中國圖書評論》,2000.11,頁62。
15 參肖雨,〈佛教醫學概論〉,《五臺山研究》,2000年第1期。
16 陳兵,《佛教心理學》,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7,頁415。
17 川田洋一著、許洋主譯,《佛法與醫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2,頁108-116。或蓮生活佛《大圓滿九次第法‧第四十六講大圓滿口訣部》,參真佛般若藏網頁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032&bookmark=c007&highlight=%E7%97%85%E6%A5%AD。
18 參唐娜.伊頓著、蔡孟璇譯,《能量醫療》,台北:琉璃光出版社,2004。
19 陳兵,《佛教心理學》,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7,第六章第四節。
思考題:
1. 佛教徒罹癌,要不要先看醫生?佛法在此要如何處理介入?
章末作業: /page/index.html?id=5
期末作業: /page/index.html?id=6
參考文献
〈007【第四十六講】大圓滿口訣部不看不聽不想不說八卦滅心容易入禪定〉,收入《690 大圓滿九次第法(二)》,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000032&bookmark=c007(2020年3月14日)。
〈010【第四十六講】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得無所離,即除諸幻〉,收入《671 清淨的圓鏡 蓮生活佛講圓覺經(二)》,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681&bookmark=c010(2020年3月14日)。
〈015 如何消除病業〉,收入《654 活佛之歌(三)》,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666&bookmark=c015(2020年3月14日)。
〈036「五氣」的名稱與作用〉,收入《607 虹光大成就(七)》,取自:真佛般若藏,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749&bookmark=c036(2020年3月14日)。